4月22日,“山大幸福课”2021第一课“道是无情却有晴——重塑成年亲子关系”在中心校区文学生活馆开讲,上海学生心理健康教育发展中心主任李正云教授主讲。本次讲座由本科生院、学生心理健康教育与咨询中心、国家大学生文化素质教育基地、新闻传播学院主办,校内外同步直播,线上线下近400人参与。
大学是成年学生从学校到社会的过渡阶段,大学生虽然在法律意义上已经成年,但在心理发展上却还处于独立与依赖的矛盾中,若不能良性过渡,会使学生困在家庭的泥淖里,不仅影响心理发展和学业表现,也会对未来的社会生活、亲密关系产生非常大的影响。大学生如何既坚持自己的独立又寻求父母的支持,形成与父母的良性互动,重塑成年期亲子关系,是每一位大学生和家长都需要思考的问题。
很多大学生求询问题虽然表现为学业问题、情绪问题种种,但究其背后,往往与家庭、父母的关系没有处理好,以致学生困在了父母的婚姻里,卡在了自己的学业和发展里。讲座中,李老师通过丰富的案例,呈现了这些表面不一样的问题背后隐藏的类似的根本问题:亲子关系的过分纠缠、亲子分离欠缺、夫妻关系疏离、青少年个体分化欠佳等。而无论是从个体发展阶段的角度看,还是从家庭生命周期的发展阶段角度看,大学阶段都需要逐渐从原生家庭分离,发展亲密的同伴关系,在工作和经济独立中建立自我,承担责任。并且,亲子关系不是一成不变的,要随着孩子心理发展阶段和任务的不同不断发生变化,从共生到分离,从亲密无间到并肩而立,从依赖到独立,从保护到放手。最后,李正云结合自己多年的临床工作经验,给青年学生和家长提出建议:青年学生要在独立与依赖的两难中破局,要学会与父母、家庭和童年告别,温和而坚定地学习分离,了解自己的价值观和兴趣取向,获得学业和职场的成就感,在人际和情场中建立自己的联结和亲密感,实现独立与依赖的平衡;家长不能不爱孩子,也不能太爱孩子,要明白生命的历程充满告别,对孩子的溺爱有时意味着剥夺,要看到自己面临的多重角色和多重任务,学习与孩子分离,同时也要聚焦自身中年的事业和亲密关系。
疫情以来,因为家庭关系前来咨询的学生数目明显增多,社会上因为亲子关系不良导致的恶性社会事件也时有报道。如何帮助学生顺利完成青年时期的心理发展任务,培养为自己负责的意识,在独立自主的基础上充分利用各种资源,是心理中心在教学、咨询、教育实践中一直在关注的议题。本次“山大幸福课”为家长和学生间的良性互动提供了有效路径,也为心理健康教育工作提供思路和启发。
主讲人简介:
李正云博士,上海学生心理健康教育发展中心主任,教授,山东大学学生心理健康工作顾问。上海学校心理健康教育名师工作室主持人;中国教育学会学校教育心理学分会副理事长;中国心理卫生协会大学生心理咨询专业委员会副主任;中国心理学会注册督导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