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你说我说   >   正文
你说我说

“别催了,我明天肯定重新开始”

发布日期:2022-12-28    作者:郝 玲/文,赵紫茉/图    编辑:学生    浏览次数:

    我有一位朋友,她的文章常常见解独到,旁征博引,文采斐然,每次读后都让我深感佩服,经过我的询问之后,我才知道这和她大量阅读的习惯关系密切。

 

    去年这个时候我们在群里聊天时,她晒出了一年读过的书单,长长一列下来共两百多本,让群里的同学都叹为观止。当被问及是如何在一年内读完这么多书时,她说:也没什么大不了的,每天给自己定下读书任务,然后当天结束时完成就是了。



    我仔细思考了一下我这一年中,好像也曾经给自己列下了一个长长的读书清单,但往往很少能真正读完清单上的书籍。

 

    回想起我列清单的时候,总是在列完的那一瞬间自我感觉非常良好,自信地想着:“我明天一定会按照计划行事,今天就当作自控前的最后一晚放纵吧”。似乎我总是把明天当作了坏状态的结束,并且理所当然地期待明天是一个完美的开始。但事实往往是,接下来的每一天,都不是那个所谓的“完美的开始”。

 

    这其实和我们的未来自我连续性有关。一个人的认同可以延伸至过去和未来。过去的经历会影响对自我的认识,慢慢被内化,成为自我认识的一部分。同样对未来的自己的看法,以及对未来生活的想象也会影响一个人现在的心理和行为,并被纳入自我认识当中。

 

    一个人将现在与未来联系在一起的紧密程度,被称为“未来自我连续性”。未来自我连续性越高,认为现在自我与未来自我之间的联系越密切。


    也就是说,当我们的未来自我连续性低的时候,就总觉得自己可以在未来某个时刻做得更好,从而给未来的自己寄予厚望,而这种寄予厚望如同在对待一个陌生人一样,总是希望那个“陌生人”所在的明天是一个崭新的开始。

 

    还有一个方面也在影响我的完成情况:当我在给自己列下了一个长长的读书清单的时候,这个小小的进步让我得到很大的满足感,从而觉得自己的读书清单会很快完成,于是也使我在当下更愿意去做刷手机看视频这类能获得更高的即时满足的事情。

 

    上述的现象被称为“目标释放”。芝加哥大学阿耶莱特.费什巴赫教授和耶鲁大学拉维.多尔教授已经证明,在完成某个目标过程中取得的阶段性进步,会让人们觉得“目标很快会完成”。大脑会因此懈怠思维进程,疏于追求长远目标,转而关注那些还没有得到满足的短期诉求。

 

    目标释放现象更加促发了明天再开始的情况:我们打算做某些事情的时候,即使已经做了完善的计划,还是更愿意先放纵一下,把明天当作放纵状态的结束,幻想未来的自己能够更加自律,能给自己一个新的开始。

 

    但事实是,我读书清单的进度至今没过三分之一,我幻想中明天的那个“完美的开始”也从未到来。

 

    那么面对这种心态,该如何解决呢?

 

    首先就是摈弃“明天是新的开始”这种念头,这听起来似乎有点难,但是我们可以尝试把 “明天会改变”这样的幻想改成“今天不改变,以后每天都这样可以吗?”的问句。

 

    行为经济学家霍华德.拉克林说,当你想改变某种行为的时候,试着减少行为的变化性,而不是减少那种行为。把这句话应用在做读书计划这件事上来,就是当定好了读书计划、打算明天开始认真执行的时候(但事实上,由于我此刻的未来自我连续性低,所以明天也不一定是完美的开始),可以换个想法,试着减少行为的变化性——试着问问自己“想不想每天都是这样拖拉的节奏?” “以后的每一天,都会这样不能完成计划自己能接受吗?”



    当想到这些的时候,大概率便不大会容忍今天给自己“放水”,因为这些对自己的假设和提问会打破我们的“明天是新的开始”的依赖心理——今天不读书,这不仅意味着今天读不了,还意味着明天读不了,后面的每一天都没能力坚持读书,这会让自己更难否认“不读书”带来的负面影响。

 

    通过把今天做的每一个承诺当作对今后每一天的承诺,并且牢记明天和今天没有什么区别,从而去打破“明天就是我坏状态的结束,明天就是我新的开始”的幻想。

 

    与君共勉。

 

 

参考资料:

1.刘云芝,杨紫嫣,王娱琦,陈鋆,蔡华俭.未来自我连续性及其对个体心理和行为的影响[J].心理科学进展,2018,26(12):2161-2169.

2. 凯利·麦格尼格尔.《自控力:斯坦福大学最受欢迎心理学课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