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你说我说   >   正文
你说我说

做好延迟满足就能成功?

发布日期:2022-11-16    作者:汪龙佳/文,王逸青/图    编辑:学生    浏览次数:

在发展心理学中,有一个经典的棉花糖实验,测试的是小朋友的延迟满足能力。

 

小朋友面前会有一颗棉花糖,实验人员会说:“你可以选择现在吃掉这一颗,或者你也可以在这里乖乖等着,等我回来,那时你就可以吃两颗。” 结果显示,有的孩子是立马吃掉,有的孩子在等待一段时间之后再忍不住吃掉,总之大多数的孩子都没有坚持下来。只有约20%的孩子成功挺到最后,得到了双倍奖励。这些小朋友被认为是自控力强的,在追踪研究中也发现取得一些成就。


或许大家对这个故事并不陌生,在口耳相传中,这个实验的结论被简化成“延迟满足能力越强,孩子就越容易成功”这样略微武断的观点。营销号也相应发文——《孩子要抱抱?很多家长都做错了,做好延迟满足,孩子未来更优秀》,许多“望子成龙、望女成凤”的家长因此深谙此道。

 

我曾经的一位朋友告诉我:在他小时候,无论他想要什么玩具、零食或者去哪里玩,即使是被父母许诺的情况下,也都会因为所谓的“自制力培养”而不断地被延期。甚至当他想要反抗的时候,父母会因此觉得他不自控、脾气暴躁,从而要求他等待的频率越来越高,陷入一个恶性循环中。

 

这不禁让我想到在知乎看到的一个回答,“我小时候一直想要个芭比娃娃,每次在商场看到我就不走,但家长从来没有给我买。现在他们要给我,我已经不想要了”。就像你打开一瓶3元的可乐,冒着气泡的第一口价值2元一样,食物存在一个赏味期限,错过了那个时间点才去享有,往往会食之无味、弃之可惜,强行食用完之后,不仅不能体验到快乐,反而增加了失望。这世间很多东西也都是这样。


对于家长而言,如果在需要及时满足孩子的时候,打着延迟满足的旗号去满足自己的控制欲,往往会导致一段失败的亲子关系。父母需要知道的是,“延迟满足”不是单纯地让孩子学会等待,也不是一味地压制他们的欲望,更不是让孩子“只经历风雨而不见彩虹”,而是获得一种克服当前的困难情境而力求获得长远利益的能力。

 

但有的时候,延迟满足却不失为一个好的选择,尤其在当今消费主义甚嚣尘上的今天。某呗曾经有一条引起广泛热议的广告,广告中称,一位37岁的施工队队长,用某呗借钱给女儿过了生日。文案写道:“一家三口的日子,再精打细算,女儿的生日,也要过得像模像样。”这看似温情,但其实和随处可见的贷款广告一样,鼓吹提前消费、诱导透支消费,因为这种想法最终酿成了多少悲剧我们都一次次地看见过。而在这时,学会延迟满足反而能让生活过得有条不紊,通过自我奋斗一步步地得到自己想要的东西。

 

总之,延迟满足究竟是让孩子变成一个不敢提要求的人,还是让孩子在等待中学会克制、学会期待、学会感激、学会珍惜、学会奋斗,取决于孩子本身是否自发自愿。愿我们在“爱”这件事上永远可以及时满足别人,也可以同等地被满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