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你说我说   >   正文
你说我说

期末了,如何一天学14小时(bushi)

发布日期:2022-06-08    作者:文字/谭晨妍 插图/王逸青    编辑:许奕清    浏览次数:

如标题所示,看到这篇的小伙伴们,期末月过得怎么样啊(滑稽)?屏幕前的你是不是“地铁老人看手机”的表情呀?还是说真的有怀着“什么什么!还有一天学14小时的秘技?我要知道我要知道”的心情的可爱童鞋满怀期待地点进来?哈哈哈,开了个玩笑……实际上,网上那些挂着教你12小时、18小时连续高效学习噱头的“独家秘方”很多都是不太具有操作性又劳神费时的智商税。大家都是有正常判断力的成年人了,面对现实吧,面对ddl吧,小编非常可以体会到你的焦灼,因为现在的我就是这样婶儿的!我也想逃!来,握个手吧!

但是没有秘技依旧没关系!既然你已经点进来了,小编是总要给你点“法宝”。咱不妨在“你怎么睡得着”“我睡不着”的复习期间,给自己的大脑休息一会儿,看看这篇《如何安全度过期末指南(心流篇)》后再精力满满地投入复习吧!


相信大部分人在期末都会有一种焦灼的感觉(大佬就不要发言了!太伤心了),但是我们绝大部分人也有过在焦虑过后沉下心去做事的被安抚感、满足感:诶嘿,我今天好充实耶,我做了那么多事情……这样的“沉浸式”就是“心流”体验。心流(flow)在心理学中是指一种人们在专注进行某行为时所表现的心理状态,通常在此状态下,人们不愿被打扰,也称抗拒终端。《心流》作者米哈里将“心流”定义为一种将个体注意力(或精神力)完全投注在某活动上的感觉,同时伴有高度兴奋感及充实感。简单来说,就是来到自习室坐下的你,打开书,拿起笔,“进入状态”,再“回神”时已经到了关灯时的体验。如果你觉得似曾相识,那恭喜你,已经有过了心流体验。

心流”除了能在“无意”中被触发外,其实也可以主动触发。那么如何快速进入“心流”状态,应用到期末渡劫上来让自己内心尽快平静、效率upup呢?米哈里在《心流》中列出了获得“心流”的五点条件。

①面临一份可以完成的工作。心流的达成需要可操作性,“可以完成”意味着它不像一天连续高效学习18小时那样,听着都让人生畏。打个比方,假设你现在排名中流,“不可以完成”意味着,要求自己下次考试马上就要考年级第一;想想就知道这不亚于刚会爬山就要登珠穆朗玛峰的难度,不仅会徒增复习期间本来就大的心理负担,在成绩出来后也会成为压垮我们的“帮凶”。而“可以完成”意味着,设定目前可以完成、难度比原来水平稍高一些的目标,这样不仅不会在一点难度都没有的工作任务面前提不起兴趣,还不会因为难度过大,感到过分挫败,进入心流失败。

②全神贯注,树立屏障,远离外界干扰。都是大学生,身在江湖飘,不得不处理的事情永远在那里,想要等到“事情全部处理完”,那基本上是无望的。所以,要学会短暂地关起心门,留出个人的空间来和自己对话、进行深度学习,这是在浮躁中放松自我的最佳选择。所以,为追求更高的效率和更平静的心理状态,不妨在确保没什么重大紧急事件会在当天出现时,关掉手机各种通知(重要人或事可以调特殊通知-震动),或者将手机一直放在包里,这也会对进入心流有很大的帮助。


③目标明确。目标明确不是说不能定“我就要考年级第一”的目标,恰恰相反,年级第一这个目标如果在可承受范围内,它会给予我们强烈的动力。但同样,也要记得第一点“可以完成”的前提。

④有即时反馈(正反馈)。即时反馈分为正反馈和负反馈,正反馈告诉你离目标越来越近了,负反馈告诉你离目标越来越远了。有正反馈就像种下种子有了收获,它或大或小,但总强过没有或者亏本的好。我们往往更欢迎明确清晰的目标辅之以正反馈,这也是电子游戏上瘾机制之一。

⑤感觉到不断深入同时没有勉强自己最理想的状态是,正在做的就是我们喜欢做的事情。但是世界不是按照我们的意愿运转的,有时会有很多不得已。与其别别扭扭委委屈屈地去做,不妨尝试去喜欢上这件事情,让自己变得积极主动地去做。尝试喜欢,也是一个方法。但有时候有些勉强是无法克服的,过度勉强时往往会感到身心难受,获得东西有限,同时又付出了巨大的代价,所以也不必过度勉强自己,该放弃的时候选择放弃也未尝不可。试着在一件“我愿意”的事情上拿出全部的自己投入到这个事情上,与它产生全然的联系,才更容易进入忘我状态。

看完是不是又学到一些东西?是不是对如何利用心流来面对期末又有了进一步了解?好了,现在让我们一起加油吧,再投入到期末奋斗中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