沟通是一场无限游戏,人生也是,爱也是。——豆瓣网友
当拿到这周主题的时候,小编我挠了挠头,并顺手给好姐妹发了一张“你在刁难我奥某人”的奥特曼表情包。
沟通这一话题算是老生常谈了,现在都2202年了,网上冲浪,什么没有?《理发店如何与Tony沟通》、《面试如何与hr沟通》、《职场表情包不踩雷指南》……“山大心理”也多次发布过关于沟通的各种方法理论,以及各种现实检验。所以,今天不想再谈方法论,而是想与你探讨一个问题:在日渐多元化的网络生活中,如果被按住发表情包的手,你还会沟通吗?
相信聪明睿智的你一定会自信满满说:当然!并疑惑我为什么要问这样的傻问题。别急。请先让我与你唠唠“为什么会发生沟通错误”。
过去十几年,心理学家一直在探索人们沟通时发生了什么,并提出了一种解释——“交换模式”,即承认交流中的附加障碍。如果把人与人的沟通比作一场传球游戏,那交流的信息就是那个“球”。不过这个球是一块软软的黏土,当每个人接到它的时候,会在多重影响因素(阅历、情绪、性别、家庭背景、与对方关系、对语言的理解等等)作用下把它捏成符合自己独特知觉的形状——A按照他的理解表达信息,而B则用自己的方式理解信息。简而言之,就是我们的”感知过滤器“改变了语言的含义,最终导致了沟通不畅。所以当下次你与他人表达自己的想法/困难/感觉,对方却表现出一脸疑惑的时候,先不要自我怀疑,因为这并不完全是你的问题。
黏土块在人们之间不断传递、重塑、变形,加上如今借助网络媒介传播的不确定性,我们的讯息有时会变成沟通不畅的烂泥巴也就不足为怪了,衍生出的是各种吐槽小组和求助贴,豆瓣上“ta说这话什么意思”小组和“不知道怎么回复小组”帖子等层出不穷。这不难理解,在虚拟的聊天平台上,人的身体是不在场的,沟通时无法直接观察到对方的表情和动作,难以获得即时的情感反馈。因此,想要“跳出屏幕”,更精确地向对方传达自己的心意,拉进情感距离,便需要更强大的符号工具,欢脱可爱、接地气、具有模糊性的表情包应运而生。
一个合适的网络表情符号不仅能弥补词不达意的遗憾,还能使得交流内容变得生动有趣。
从最初的ASCII码(:-D 开心)到后来的日式颜文字、QQ 经典小黄脸、emoji 表情、各式各样的表情包,网络表情符号经历了种种发展演变。当人,“附加障碍”也在这里展示了它强大的功能:喜欢微笑加再见的长辈和习惯使用流汗黄豆的我们之间难免发生一些诙谐的“沟通事故现场”。而就像有人单向沟通有人双向交流一样,在表情包的使用里,也有人会与在与长辈沟通时投其所好地使用“岁月静好”“花好月圆”表情包以增进共同情感。在小编看来,这是表情包使用中“从心开始”的沟通,真正把它们当做一种能够促进沟通的工具,而不再只是尴尬开场/终结对话/万能回应的社交道具。
就像每枚硬币都有两面,表情包的使用一方面成为我们沟通的润滑剂,能减少硬邦邦的交流,带来方便快捷;但另一方面,我们对表情包的依赖程度也越来越高。想想看,你有多久没有真真切切用语言文字去描述自己的内心感受了?或许有,但是否有话到嘴边说不出、想找表情包来辅助表达的过程?科技的发展让我们在虚拟网络中投入的时间不断增加,我们现在可以通过网络与天南地北的亲朋好友保持联系,然而关上手机,回归现实,面对真实的他人,我们是否可以不用佯装“社恐”“文字失语”来逃避真正的原因?
“按住发表情包的手”是小编引出话题的道具,前面的傻问题是小编抛砖引玉的那块砖。不是说反对当下的“表情包社交”,而是希望为大家带来一些思考。真诚的沟通不会被距离限制,也不会被表情包限制,却可能会被“沟通”本身阻碍。在网络上异常活跃、好友众多,现实中却“唯唯诺诺”、“孤身一人”,这无疑让人感到落差与失望。要想把沟通这场游戏线上线下都玩转,方法见仁见智,欢迎各位朋友写下自己的看法、想法。沟通从心开始,沟通是一场无限游戏,人生也是,爱也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