图书馆的自习室里总能看到许多同学带着耳机,一边听音乐一边学习,有人平静如水面无表情,有人频频抖腿似乎在踩点,还有人小鸡啄米般摇头晃脑,耳机里流淌出一丝丝的硬核摇滚片段。
眼下,又到了春困秋乏夏打盹中的最热瞌睡季,为了不让自己在自习室昏昏沉沉混过一天,带上耳机听听音乐好像能够很好地提神醒脑。轻音乐太轻柔,与其说能让人清醒不如说是安眠曲;最爱听的流行歌曲倒是挺好,就怕自己会一不小心唱出声,顺带追忆一下逝去的青春;摇滚乐不错,戴上耳机来个麦我就是全场最棒的DJ......等等!我不是在学习吗?
有人说,边听音乐边学习效率很高;也有人说,听着听着就跟着走了,哪里还有学习的影子。那么,边听音乐边学习会影响我们的学习效率吗?有心理学家对这一问题进行了实验研究,发现听不同类型的音乐会对我们的学习效率产生不同的影响。研究者们设计了这样的实验:将被试者分为不同的组,分别在古典慢节奏、古典快节奏、流行快节奏、流行慢节奏的背景音乐下进行记忆,结果表明在古典快节奏的背景音乐下,人们短期记忆的效率和正确率更高。
流行歌曲与古典音乐的差别之一就是有歌词,歌词的存在会影响人们记忆的精确性。这可能是因为有歌词的歌曲会分散人们的注意,容易让人分出部分精力去处理听到的内容。这与许多流行歌曲歌词简单、容易理解不无关系,而这也恰恰是流行歌曲广为“流行”的原因之一,朗朗上口的歌词和旋律让人们更加容易沉浸其中。当听到田馥甄甜腻的嗓音唱出“你快不快乐 身体都知道答案”时,便开始了对自己的灵魂发问:我快乐吗?我过的生活是我想要的吗?看看X乎怎么说....啊?又到饭点了?于是,又是一次扼腕叹息。
所以,如果要好好学习,就别翻出现代KTV金曲式歌单,这样看来,没有歌词的古典音乐似乎是更好的选择:和肖邦的夜曲一起谱写人生的新篇章而不是“为你弹奏肖邦的夜曲,纪念我死去的爱情”。如果非要听点人声才觉得安心,那就选些听不懂的歌吧,德语俄语波兰语,周公会里来相遇。说不定长期熏陶下也能学会除“刷我滴卡”、“哦哈哟”之外的小语种常用语。
在该研究中还发现,不同节奏的背景音乐还会影响人们的反应快慢。听快节奏音乐的那组被试者反应更快,学者分析这是由于快节奏的音乐让人处于一种紧张状态,从而使人注意力集中思维敏捷,反应也更快。慢节奏的音乐更适合用来进行冥想之类活动,让我们放松身心,达到天上人间仅我一人的宁静状态,因此就不适合高强度、高效率的学习要求。搜索某音乐软件,不难发现许多歌单就属于快节奏的一类:“燃向做作业BGM”、“犯困专用”等等,大概起着温和替代头悬梁锥刺股的作用。听着快节奏的悬疑情节专用BGM,写个作业都感觉自己在拯救世界呢。
古典音乐/听不懂歌词的√,快节奏的√,还有吗?
还有就是控制听歌的时间!每天听歌五小时的人们,请问你们不心疼自己的耳朵,也不心疼一下耳机吗?
【为橘】
橘生淮南,淮北为枳。然而在瞬息万变的时代,为橘为枳挣脱了环境的束缚,往往取决于我们看似平常的小决定。
保持内心的美好,做淮北之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