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近压力太大了,
我需要啤酒烤串来抚慰我的心灵;
最近心情太低沉了,
我需要汉堡炸鸡来填补空虚的灵魂;
忙碌了半个多月的任务还没结束,
我需要一杯奶茶来慰藉辛苦的自己。
作为一名当代大学生,每当心情不好的时候,除了买买买,剩下最多的就是吃吃吃了。毕竟空空的钱包不会允许我们在购物上投入太多精力,而吃东西却是一件相对低成本的事。于是不开心的时候我和小伙伴们常常会选择在学校西边的民族大街(趵突泉的小伙伴“独享”地点)“借吃消愁”。常常是一边看看肚子上越来越鼓的赘肉,一边不由得流下不争气的口水。
明明自己也不算饿,为什么总是在心情不好的时候一直停不下来嘴巴呢?难道仅仅是因为我们的自控力不行?带着这个问题,我们一起来认识下心理学中“情绪化进食”这一概念。
Van Strien等人将“情绪化进食”定义为“以进食行为作为应对消极情绪的反应”。心理学中很早就有关于“情绪”与“饥饿”的研究,国外学者早在1997年就研究了情绪化进食,证明了情绪与饮食之间存在密切联系。出现这一行为的心理学机制是:当人们处于长期消极情绪状态中时,身体会通过提高皮质醇(肾上腺在应激反应中产生的糖皮质激素,能提高神经系统兴奋性)来增加个体的进食量,以应对消极情绪;当然“副反应”就是导致肥胖。
具体来说,当我们不自觉地陷入“情绪化进食”的时候,食物的美味瞬间充盈在身体的各个器官,能让我们暂时地从烦恼和压力中剥离开来。有时候,吃点东西还能让我们身体的能量系统更加充沛,帮助快速地将心情平复下来,理性分析心情不愉快的问题,并找到行之有效的解决方法。从这一点来说,适当的“情绪性进食”可以成为我们的强大助力,既满足了口腹之好,又能够缓解不良的情绪。
可在更多情况下,我们总把握不好“情绪化进食”的度。其实我们自己也知道,“情绪化进食”的本质是逃避问题,而非解决问题。并且从生理的角度来看,这种情绪化进食会损伤我们的肠胃功能,增加患慢性疾病和肥胖症的风险;而从心理的角度来看,暴饮暴食之后产生的肥胖等问题,又会增添焦虑感和挫败感,形成新的情绪问题,陷入另一个负面情绪的循环。
在明白了这一点后,我们又该如何调整一下自己,才能更多的发挥“情绪化进食”的积极作用呢?
在很多情况下,饮食只是我们的一种冲动,当这股冲动涌上来的时候,也许稍微克制一下,过去这茬也就忘得一干二净了。当然,我们也不如圣人那般清心寡欲,终究有难以招架美食诱惑的时候,那也只能借吃来消愁了。可吃也不能单纯的吃,在吃的过程中,不妨试着先尽量少想那些烦心事,将心思更多地集中到“吃”上面,这样身体也就更容易接收到来自胃部发出的“饱了”的信号,从而有效地减少食物的摄入。
此外,当情绪化进食的时候也可以选择一些更健康的食物。很多时候,让我们陷于暴饮暴食的,常常是一些高盐、高糖、高脂的物质,比如炸鸡汉堡、烤串可乐。可是,如果多吃一些富有营养的食物,比如蔬菜水果、谷类粗粮,某种程度上也会对我们的健康大有裨益。听说中心校区的齐园三楼推出了减脂自助餐,或许这就是某些“情绪化进食”患者的福音哦!
生活中总有太多太多挑战,忙于应对的我们总需要给自己一些安慰,偶尔的情绪化进食也是人们找到的一种安慰剂之一,不过小编还是更希望屏幕前的你,把更多的精力放在解决问题而不是消极回避上。毕竟,“啃”下难题比暴饮暴食实在的多。
参考文献:
[1] 谢爱,蔡太生,何金波,刘文俐,刘佳僖.负性情绪对大学生情绪性进食的影响:消极应对方式的中介作用[J].中国临床心理学杂志,2016,24(02):298-301.
[2] 杨松浩,张贝贝,于嘉浩,陈星,张燕.安徽省大学生情绪化过度进食行为的影响因素[J].中国学校卫生,2021,42(01):65-68+72.
[3] 石梓薇.大学生进食态度对其情绪化进食行为影响的相关研究[J].中国卫生产业,2020,17(04):189-192.
[4] 张一箫. 心理性进食行为的神经机制[D].西南大学,201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