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周前:“你论文写得怎么样啦?还有三周就要交了。”“放心,这不是还有三周吗,一周一篇来得及。”
两周前:“怎么样,上周那篇按时写完了吗?还有两周可就要交了。”“哎呀,已经在想题目了,五天一篇来得及。”
一周前:“哎呀不好了,我要写不完论文了,上学期老师发的那篇范文你还有没有呀,给我参考一下论文格式吧......”
忙碌的期末月,你是其中那个角色?
期末月无疑是每学期压力最大的时刻,临近考试前的两周更是备考的关键时期,繁重的学业任务加上紧张的心情,难免会让人感到身心俱疲。而越是到了疲惫期,畏难情绪也就越突出,想拖延的事情也就越多了。影响这个过程的因素很多,今天我们主要来讨论一下时间管理方面的影响,看一下在那些所谓的不会管理时间的背后有哪些心理因素的影响。
Ainslie曾提出时间折扣理论,用这一理论来解释时间对行为选择的影响。这个理论认为个体会因为延迟时间带来的奖励或惩罚而选择是否要完成某项任务。许多同学在面对期末考试的压力时会选择拖延、逃避,很多时候是因为他们觉得一时的放松、快感可以帮助自己拥有更好的状态,以继续备考,因此在当时的情境下会认为这短暂的延迟时间行为是利大于弊的,既调整了状态又收获了短暂的快乐。然而事实却是沉溺于这种舒适不能自拔,时间一天天过去,明日复明日,最后懊悔不已,责备自己。
除了对时间折扣的考察,时间洞察力同样影响着我们在期末的选择。时间洞察力是一种人格特质,反映了个体在时间维度上的人格差别,未来时间洞察力的高低在一定程度上影响着人们是否能更好地进行客观的思考和自我调节、控制。一般来说,未来时间洞察力高的人往往不会故意低估期末考试的价值,能正确认识到期末论文对于自身知识、能力提升的重要性,因此在大多数情况下不会在期末备考期间选择一些立刻得到回报的事情,因而也不会对既定的论文任务产生拖延。而那些未来时间洞察力比较低的人却存在一些低估期末考试价值的行为,过多延迟时间的行为也会让期末考试在我们心中的价值大打折扣,从而使完成任务的动力减少。随着时间的流逝,DDL近在眼前,即便期末考试的价值逐渐凸显,再开始准备的时候也会觉得手忙脚乱,为时已晚。
因此,在我们说自己不会管理时间时,不仅要学习一些相关的技能,也需要在这个过程中看一下自己到底是因为什么导致的时间管理不良。笔者这学期备考前期也犯了拖延症的问题,但后期在自我调整的过程中找到了一个提高效率的小妙招:每次写论文前把自己和手机隔离,让自己待在一个相对安静的房间内,电脑上不要登录自己的任何社交app;写论文前先列一个大纲,然后一次性专心写2-3小时,这样写出来的论文既连贯有逻辑,也不会因为被其他人的消息干扰而失了往下写的灵感。
马上这个期末月就要结束了,坚持的后面就是美好的假期生活啦。想想假期的有趣读物、搞笑的综艺和煽情的电视剧、跟小伙伴们的旅行甚至是期待已久的实习,是不是又充满动力了?最后的最后就提前在这里祝你也祝我早日完成期末论文,争取拿个优异的成绩!没错,得到好成绩的快乐是属于我们每个人的!
参考文献:
李晓东等.拖延行为的心理学分析【J】.高校教育管理,2007(0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