你有过这样的经历吗?
课上记着笔记,写到某个词时联想到其他事情,等到缓过神来时惊觉已经过去了大半节课,自己笔记本上的字都是鬼画符;要出门了找不到钥匙,一回头发现它被插在锁孔里一直忘了拔;看到搞笑图片想给某个好友分享,手一抖发到了班级群里,想撤回却按成了删除;写论文一直以为自己按了保存键,等到再打开时却发现根本没有保存;还有喊错同学名字,路上认错人……
对于这个问题,相信大多数同学的回答都是“有!”,或许有人还做过更“傻”的事。而每当自己或是别人做了“傻”事时,常会被笑一句,“你痴呆了呀”。于是,一个网络热词出现了——“青年痴呆”,它是指青年人在生活中常常出现的间隙性的注意力涣散、记忆力衰退、精神恍惚等状况。需要说明的是,医学上也存在“青年痴呆症”,其被定义为一种因脑部伤害或疾病所导致的渐近性认知功能退化,且此退化的幅度远高于正常老化的速度。本篇文章所提到的“青年痴呆”,除上句外均为网络热词,指年轻人在生活中的注意力涣散、时常“犯傻”现象。
最常见的“青年痴呆”有三类:注意力被劫持,无法长时间专注在目标上,以及思绪随意游走。回想一下自己见过或是做过的“傻事”,都能对上这三类。那么,为什么年纪轻轻、身心状态良好的我们会频频在生活中“犯傻”呢?我们是如何变“痴呆”的呢?注意力的负荷理论认为,当我们对在做的事感知能力较低时,我们剩余的感知能力就会无意识地从任务上移走,去寻找其他的刺激物,从而造成分心。当我们正在费力思考别的事情时,那些看似非常简单的小事就可能无法完成。比如当你在考虑晚上吃什么的时候,迎面走来一位同学和你打招呼,你可能就会把他的名字喊成某道菜名。
虽然“犯傻”一般不会造成严重后果,但依旧会对生活产生些许不良影响。以下的几个建议可以有助于我们减少“犯傻”次数:
【01】细化任务
细化任务。任务本身的难度不是占用我们注意力的唯一因素,我们对任务难度的评判和态度也很重要。将任务进行细化,分配到具体的时间表里,时常对照这些安排,调整自己的工作节奏,可以有效地减少注意力不集中造成的负面影响。
【02】分析原因
分析“犯傻”原因时,首先回忆当时的情绪。当我们发生失误时,容易把失误的“主观原因”伪装成“客观原因”。其实,早在失误发生之前,我们的主观情绪就对“有可能发生失误”这件事隐隐不安。如果能关注到自己失误前的情绪,就能顺藤摸瓜找到引发情绪的背后原因,从而避免相似情境时再犯错。
【03】学习冥想
将注意力集中在一个事物上,让自己放松,感受自己的呼吸。如果注意力从被选定的东西上游走,我们需要确认注意力移走的过程,去识别它的发生,然后努力改变这种分心状态。经过反复练习,可以增强注意执行控制,培养专注于特定目标的敏感度和稳定性。
希望同学们都能减少“犯傻”次数,
我们青年,才不“痴呆”哩。
注:文中的“青年痴呆”分类及建议参考自公众号KnowYourself《什么是“青年痴呆”:明明很年轻,迷糊起来却犹如失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