昨天在跟同学聊天时,她说觉得自己厌学了,每天不想去上课,觉得生活有太多的不如意。她不能适应周围的人和自己的相处方式,高中时总是和朋友一起吃饭、一起学习,学的内容也是没有选择余地的,唯一的选择就是随着人群一起涌向狭窄的高考大门。到了大学,情况完全不一样了,从前的同学们去学了各种各样的专业,大学生活也有更加多样的选择。这个同学觉得自己非常不幸,去了一个不那么好的学校,还没能学习自己喜欢的专业,整天惋惜高中浪费了的那些时间。我一时想不起该怎么劝慰她,只说了句:“树挪死,人挪活。你得学会适应啊。”
说完这句话,我突然回想起自己第一次听到时的情境。二年级时,我从乡镇转到城市上学,所有的一切都变得不一样了,学校纪律严格而又繁琐,稍不注意就会被值日生大声质问:“你为什么不靠楼梯右边走!”老师的要求在我看来也有些莫名其妙——不准撇嘴!一开始我什么规则也不懂,每天过得诚惶诚恐,经常自己躲在被子里哭泣,无暇顾及学习。我向父母哭诉我的不适应,他们无奈地对我说:“俗话说,树挪死,人挪活。大家都是这么过来的。”
幸运的是,在我第一天进入班级时,老师就鼓励同学们和我交朋友,在两个新朋友的帮助下,我逐渐熟悉了学校的规则,但这已经是第二年的事了。我逐渐厌倦了那种行为上和大家一致,但心里还是把自己当作“转学生”的状态,我也想像别人一样在班里“理直气壮”。通过观察周围的人,我发现那些受欢迎的人都十分自信,学习成绩也很好,于是我开始努力学习,试着和更多的人交朋友,积极向老师寻求帮助。
我的朋友越来越多,体育课的自由活动不再是自己坐在角落发呆,而是和大家一起玩游戏;春游时能和更多的同学分享零食;老师给的期末评价里,班主任在我的档案里用红笔写下“适应能力强”......或许对于别人来说这不过是最平常的事,但对于内向的我来说,迈出这一步却是十分艰难的,能够坚持主动与他人交流也绝非易事,是适应新环境不得不做的事情。
我们不能总是待在一个环境中,随着不断成长,环境对我们提出不一样的要求,升学、工作的过程都伴随着周围环境的改变,如果不能适应变化的环境,我们就很难维持平稳的心境,更不用说发展自己的能力了。因此,当进入一个新的环境时,我们需要及时调整自己的心态,积极适应环境。
首先应该做的是,明白自己想要得到什么。需求太少会因缺少动力而不去适应,需求太多又会陷入内心的纠结,只有恰当的需求才能作为正面推动力量。对于当时的我来说,我想要得到被周围的人接纳的感觉,想要融入新集体,这样的目标是能够达成的。
第二,勇于迈出改变的第一步。或许以前的自己有很多不足,但在新环境里,大家面对的是一个崭新的你,想要塑造什么样的形象都掌握在自己手中,如果想要改变自己,那么新环境是最好的起点。这一点事实上是想对那个同学说的,进入周围都是陌生人的大学,就像获得了一次重新塑造自己形象的机会,你怎样表现,大家就认为你是怎样的人。
第三,树立自信心,将自己当作新环境的主人,而不是像客人一样缩手缩脚,要积极施展自己的能力。在“别人的”环境里,当然不敢轻举妄动,一言一行都要看他人的脸色,要是能不突出不明显不引人注目,那就最好不过了。
就我的经历而言,我发现要想适应环境不仅要靠自己的调试,还离不开外界的影响,就像那个班主任给予我的帮助一样,如果不能处理好自己与新环境的关系,不妨向周围的人寻求帮助。
俗话说“树挪死,人挪活”,似乎适应环境就是人的本能,是天生就具有的能力,然而事实并非如此,人“挪”了,也是要通过学习才能知道怎么“活”的。
【为橘】
橘生淮南,淮北为枳。然而在瞬息万变的时代,为橘为枳挣脱了环境的束缚,往往取决于我们看似平常的小决定。
保持内心的美好,做淮北之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