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你说我说   >   正文
你说我说

认识自我,塑造健全人格

发布日期:2018-07-17    作者:聂欣    编辑:周琳琳    浏览次数:

伴随着人类的文明,人们开始对自我进行认识和反思。早在公元前2000年,印度的宗教文献中就出现了自我意识的萌芽的记载。在希腊的德尔斐神庙上刻着这样一句话:“人啊,认识你自己吧!”在中国也有这样一句谚语:“人贵有自知之明。”这些都充分说明了对自己的认识和了解是古今中外永恒的话题。只有正确地认识自己才能具有良好的心理品质,实现自我的统一,不断超越自我,才能不断走向成功,创造辉煌。但对每个人来说,恐怕认识自我,接受自我是很困难的。对我自己来说,感触颇深。

自我感觉是自我意识的起点。于己来说,相较于中学时代,我的自我意识逐渐增强。渐渐地对自己的外表、行为等的关注已经不再那么强烈,而更关注自己的性格、智力、人际交往能力、组织能力等内在因素,渴望自己成为德才兼备的人才。高考的成功,使我品尝了依靠自己的能力顽强拼搏开辟出一条宽广的人生之路所带来的喜悦,对即将到来的大学生活充满了信心和期待。我的心理承载着无数的梦想,幻想着自己有一天会成为比尔・盖茨式的富豪或成为杨澜那样的成功人士,更渴望在丰富多彩的大学校园里大显身手,展示自己的才华。但进入大学后,我才发现自己的幻想破灭了,在很长的一段时间里找不到自己生活的方向。高中时代优秀的我在大学里却显得如此得平凡和普通。仿佛瞬间,由白天鹅变成了丑小鸭,以前的众星捧月式的呵护,如今却成了“孤家寡人”。

但是很快,我就调整了自己的心态。我知道其他人可能也会和我一样迷茫。我要做的不是安于这种环境,而是转移自己的注意力,把多余的时间投入到学习中去,在学习的海洋中畅游。我也很快从努力中获得了回报,成绩名列前茅,专业顺利转成功。我也正确地审识了自我,用新的眼光迎接大学生活。

如果说理想自我与现实自我的矛盾是压在我心里的一块巨石,那么自负与自卑的矛盾便是长久吞噬心理的毒蛇。自卑是一种自我轻视、自我否定;自负是个体自以为是、自命不凡的一种情感体验与情绪表现。二者是矛盾的统一体,互不相容,但就是这样一对统一体却深深地扎根于我的身上,不是东风压倒西风,就是西风压倒东风。二者往往是你方唱罢,我来登台。自卑是因为总认为自己存在缺点、不足与失败,遇事总会胆怯、心虚、逃避、退缩、缺乏主见。(处女座的弱点暴露无遗,永久追求完美,挑剔)。记得印象深刻的一次是我和同学约好参加院里的学生会竞选。院里共有三层楼梯,在去之前,我充满信心,和同学约好一定要努力。爬第一、二层的时候,我一直信心十足,但等我爬到第三层楼上,看到众多的同学时,我胆怯了,犹豫了,我觉得自己不如人家优秀,怎会面试成功?于是,我等了一会儿就偷偷溜走了,而且也做了一件不好的事,把原来也信心十足的好友劝说得同我做了逃兵。现在回想起来,真是惭愧,我没做就已经输在了起跑线上。

长时间以来,自卑困扰着我的心绪,让我不敢表现自己,像个沉重的包袱压在我的身上,让我难以呼吸。为了克服自卑,我开始积极悦纳自我,无条件的接受自我,肯定自我,不对自己提出苛刻非分的要求,因为悦纳自我是克服自卑的良药。我自卑很大程度上是因为总是不愿真正的尊重自己、认可自我,总觉得自己不够好,喜欢朋友,喜欢自然,却不愿喜欢自己,总是以消极的态度拒绝自我, 甚至有时候否认自我存在的价值。积极悦纳自我让我找到了自信。我开始主动和他人交往, 谈生活,谈理想,说出自己的烦恼;开始主动参加团体活动,表现自己。渐渐地,我找到了自信,发现了自己的闪光点,同时也得到了同学的赞赏。同学的鼓励与评价更让我充满自信瞬间,我觉得自卑的阴影已随风而逝,我开始充满信心地生活。

虽然自卑,但我有时却挺自负。看来似乎有点矛盾,但它却真实地体现我的身上。自卑让我找不到方向,自负却让我盲目自大。我渴望成功,害怕并拒绝失败。当有小小的成就来到我的身边时,我就很容易骄傲自大,好像全世界都在自己的掌握之中。在我体验上容易出现过强的优越感,把理想自我设计得过于完美。但一旦遭遇失败与挫折,有时甚至是小小的失利,便开始怀疑自己的能力,进而由自负陷入更为强烈的自卑。记得有一次我找到一份兼职,为一家信息公司寻找客源。我要做的就是说服其他公司接受这家公司的协议。在听了这家信息工作的介绍后,我信心十足,觉得凭自己的能力,说服其他公司签订协议应该不会有什么问题。谁料想,当我真正去做的时候,我才发现这是多么困难。很多公司要么找不到经理,要么直接拒绝,要么敷衍了事。跑了一个下午,一个协议也没签成。当时,我灰心丧气,心情郁闷,我对自己的能力产生了怀疑。但我很快便开始调整自己的心态,加强自我教育,积极了解自己。首先在自省中认识自己,古人云“吾日三省吾身”,只有不断地反省自己,才能认识自我。我开始分析自己失败的原因,自己的行为与动机正确与否,在自省中,我加深了对自我的认识。同时我在比较中认识自我。有比较才有鉴别。与我同去的朋友境遇同我一样惨(一个协议也没签成)。通过比较,我的心情也不那么郁闷了。同时,我也看到了自己的优势和劣势,从而更加清醒地认识自己。

另外我还时常处于交往需要与心灵比所得的矛盾中。一方面,渴望友情,渴望得到同辈群体的认同,迫切需要归属感,渴望自我价值的视线,渴望与朋友探讨人生,分享生活中的酸甜苦辣,更渴望自己成为同学中受欢迎与尊敬的人;然而另一方面,我同时存在着心灵闭锁的倾向,总是不经意间把自己的心灵隐藏起来,在与同学的交往中存在着戒备心理,有意无意地与他们保持一定的距离,不能完全敞开心扉,与他们交流思想和情感。我害怕自己的内心世界一旦向别人敞开,就会招来众人非议,更怕自己的有些想法遭人耻笑。我害怕他人的批评。于是,我开始变得冷漠,让人难以捉摸,难以接近。但我的内心无时无刻不饱受孤独的煎熬。我的这种做法却更让人对我产生了误解。认为我清高自傲,孤芳自赏。我处于痛苦的煎熬中,却又百口莫辩。

网络的产生似乎为我这样的人提供了逃避现实.淡化矛盾的理想渠道,我在网上交友聊天,寻找真情与信任来填补我心灵上的空虚与孤独,通过上网来消磨时间,虚度光阴。在网络上,我必担心自己的秘密被自己熟识的人知道后会对我造成伤害。因为在网络上每个人都是带着面具聊天,谁也不认识谁,也不需要。但是人际关系的紧张,生活的不规律为我敲响了警钟。我开始反思自己的行为,寻觅前进的方向。我开始努力改正自己的缺点,开始积极地与朋友交流思想,沟通情感,扩大自我开放的程度,寻求认同感,从关爱帮助他人中体验快乐与幸福;从努力学习,培养兴趣中找到自信和成就感;从倾诉自我中找到了轻松愉快。同时,我还收获了真挚的友情。

随着年龄的增长,生理的成熟,心理的发展,我想恐怕每个人都可能遇到独立意向与依附心理的矛盾。我也不例外的遇到此类情况。一方面,独立感增强,渴望独立面对学习。生活中遇到的问题。但是由于长期生活与校园中,社会阅历与经验相对匮乏,刚出现应急事件时又渴望得到老师、家长、同学的帮助。另一方面,经济上又不能独立。所以矛盾不可避免地出现了。于是我也处于独立意向与依附心理的矛盾中,不能自拔。遇到这种问题时,我开始思索独立的真正含义。在思索中,我才发现有很多时候我误解了独立的内涵。独立其实并不意味着独来独往,我行我素,并非不需要任何人得的帮助和指导。独立也并非不需要依赖别人,它是指在感情和行为上能对自己负全部责任。中国有句古话“一好汉三个帮”就是说即使是一个独立性很强的人,有时也要依靠别人的帮助。不同的事,没有独立意向的人完全以依赖别人,没有自己的思想和主见,也不会用自己的行动和力量来解决问题。而独立的人更多依靠自己的力量和智慧解决问题。他们能够分清形势,在需要的时候做出自己勇敢的决定,并勇于为自己的行为负全部责任。可能当前经济上还不能独立,但至少我可以尝试着去努力,好好学习,争取奖学金或者勤工俭学帮家里减轻负担。 大学阶段是人生发展的最重要的阶段之一,也是人生的重大转折期。

我们作为当代的大学生,生理上已经发育成熟,但心理发育却尚未完全成熟,自我调节和自我可能力不强,社会阅历尚浅,经验也不丰富,在处理学习和生活以及际交往等问题上,常常会出现内心的矛盾与冲突。有时候甚至可能出现心理障碍。因此,对于我们每一个人来说,认识自我.塑造健全人格是至关重要的,我们必须加强自我教育,完善自我。

根据世界心理为商协会所提出的心理健康标准和大学生的心理特点,有人把大学生的心理健康标准规介如下十个方面:1、了解自我,悦纳自我;2、能故事应大学生活和社会生活;3、具有正常的智力;4、协调的情绪;5、健全的意志;6、具有良好的意志;7、具有生存意识、竞争意识与创新意识;8、在个性方面应具有完整而和谐的人格;9、接收生活,乐于工作;10、 符合大学生年龄特与性别特征。

亲爱的朋友,您是否符合上述标准呢?如果有不符的情况,那就从现在开始认识自我,塑造健全人格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