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你说我说   >   正文
你说我说

当信任的镜子碎了一地,是否还有机会修复重圆?

发布日期:2025-05-08    作者:陈辰/文,张煜培/图    编辑:学生    浏览次数:

曾经无比欣赏的爱豆如今一个个身陷囹圄,

我再也不会信任他们了!”


曾经守时守信的学弟学妹如今迟到半个多小时,

我再也不会信任他们了!”


曾经并肩作战的好兄弟如今却在我危难之际袖手旁观,

我再也不会信任他们了!”


现代社会物质生活愈发优渥,却也冲淡了人与人之间最朴素的人情味。很明显的能感觉到,人们之间的信任越来越少,怀疑越来越多,无时无刻不在侵蚀着人们之间的幸福感、安全感。越来越多的诱惑、越来越多的利益纠葛,让人与人之间信任的连接变得不再那么牢靠,仅仅需要很小的事件,就有可能让信任的镜子碎了一地。


人嘛,总难免犯点儿错误,信任违背是一个很常见的事情,于是修复信任就显得愈发重要,可破镜能重圆吗?修复之后的这面“镜子”是否能够完美如初?针对这一社会现象,心理学界也开展了广泛的研究,“信任被破坏后如何修复”也逐渐成为此方向研究的热点之一,甚至被称之为“未解而最重要的问题之一”。所谓信任修复,是指在信任被破坏后,受信方为了挽回和重建信任方的信任的过程。Kim和他的研究者则认为,信任修复是指在信任违背发生后,使信任方的信任信念和意愿更加积极的活动行为。



信任是人际关系的润滑剂,也是合作的重要基础。一旦信任关系受到损害,就会影响人际之间的关系,信任修复因此势在必行。面对一段信任关系的破裂,人们常常会采取五花八门的措施来修复信任。秦安兰将林林总总的修复信任的措施,归纳为言语修复和行为修复两类。其中言语修复包括道歉、解释和承诺,而行为修复策略包括补偿和惩罚等。那么,这么多方法,这么多选择,哪种信任修复的策略又是最有效果的呢?



无论是现代的科学研究,还是人们最普遍采取的措施,“道歉+补偿”都被认为是信任修复的最优选择。研究表明,言语策略中的道歉能够使信任方体验到积极的情绪,并且这种积极情绪可以帮助信任方遏制由于信任违背发生所带来的伤害。当信任违背事件发生过后,受信方的道歉让信任方感受到受信方愿意承担违背事件的心情以及受信方的内疚和愧疚之情。这种方式让信任者对受信方的信任程度提升,从而有利于信任修复。古语云“光说不干假把式”,行为上的证据比单纯的言语证据要更具说服力,对信任者的补偿弥补了其所受到的伤害,也让信任者感受到受信方的内疚和忏悔,因此补偿也常常能收到良好的效果。就比如上述迟到的例子当中,道歉是必须的,但道歉之后更需要提出整改的措施,并对因自己迟到而造成的损失做出补偿,这才是一个真心希望修复信任的人所应该采取的方式。当然,在不同情境下使用不同的修复策略,对修复效果的影响也不同,应以时间、地点、条件为转移。



当然,对于信任这面镜子而言,还是不要摔碎为好。与其费尽心思想要修复这面摔碎的镜子,倒不如将更多的注意力放到稳定和加固彼此之间的信任上。只是如果万一因为一些原因导致了信任这面镜子的破碎,希望今天提到的这个思路能够帮助修复一二。


参考文献:

[1] 黄秀英,江圣东,何志芳.人际信任修复的影响因素研究综述[J].青年与社会,2020(14):134-135.

[2] 陈晨,袁博,李伟强.不公平感知后的信任修复:道歉的作用机制[J].宁波大学学报(教育科学版),2018,40(04):15-2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