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你说我说   >   正文
你说我说

选A还是选B?That is the question!

发布日期:2025-04-15    作者:崔育宁/文,高可欣/图    编辑:学生    浏览次数:

明天没课,是去图书馆自习还是呼朋唤友去聚会?

晚餐时间到,是麻辣香锅还是新疆炒米粉呢?

路过一家奶茶店,来一杯久违的啵啵奶茶还是继续坚持减肥目标呢?

马上毕业季了,是去北上广闯一闯还是回家留在爸妈身边呢?



……

好烦!


根本选不出!


这是不是常常发生在你心里的纠结小剧场?如果你常常这样,那你可能就正在经历着“选择困难症”,用心理学的话讲是心理冲突中的选择冲突。


选择困难基本上可以说是一种普遍的心理状态。当我们面对选择时,大脑会本能地评估每个选项的利弊,这个过程叫做“认知评估”。但当选项太多,或者每个选项都有让人难以割舍的利弊时,我们的认知资源就会超负荷,导致决策困难。


拿就业这件事来说,不论是在本科、硕士还是博士群体中,职业决策困难都是非常普遍的现象。毕竟一个人在进行职业目标选择的时候,会以收益最大和损失最小作为标准,难免陷入由于难以权衡大小得失的矛盾状态。这就是一个典型的“选择困难”表现。



选择冲突通常分为三种类型:


对不同岗位正面的报酬和利益都舍不得、放不下。如在双一流名校辅导员岗和普通大学教师岗之间纠结,既想要名校光环,又想要教师岗位的自主性,这就是双趋冲突——这是个体在面对具有同样强度的两个吸引对象时,只能选择其中之一而必须放弃另一个对象时引起的心理冲突,即“鱼与熊掌不可兼得”。


而当涉及到职业负面的因素和不利状况时,任何一小点负面效果都会觉得给自己带来负效应。比如在大小城市的选择上,既不想要大城市的生活成本高、人才竞争压力大,又不想要小城市的文化生活贫瘠、信息滞后发展不利,这就是双避冲突——个体对自己持否定态度的两个负效价目标必须选择其中之一时产生的心理冲突,即“前怕狼后怕虎”。


但往往在职业选择时,我们会将正面和负面特点综合比较,这时就会陷入更难以抉择的境地。如在外资企业和事业单位的选择上,我们既看到外资企业在用人制度上的灵活性,又担心工作岗位的不稳定性;既看到事业单位工作的稳定性,又担心资历影响大,发展空间受到限制。这就是趋避冲突,即个体在对某一对象既有吸引力又有排斥力的情况下,在其内心中产生的心理冲突。


除此之外,在复杂的情况下,还有可能出现双趋双避、多重趋避冲突,使得个体在选择时面临的内心冲突更大,更难以做出抉择。每个选择背后都有不同的生活轨迹和心理预期,不同选择之间的“多重趋避冲突”让人难以抉择。


有没有什么方法可以减轻这种纠结?在这里,给大家几个小建议:

01

自我认知

了解自己的内心需求和价值观,明确什么对自己是最重要的。这样在选择时就能更有针对性地评估每个选项与个人目标的契合度。


02

简化选择

面对复杂的选择时,试着将其简化。比如,列出每个选项的优缺点,然后根据重要性进行权衡。


03

接受不完美

认识到没有选择是完美的,每个选择都有其局限性。接受这一点,可以减少对“最佳选择”的追求,从而降低选择的焦虑。



04

设定决策期限

给自己设定一个决策的最后期限,这样可以迫使自己在有限的时间内做出决定,避免无休止的纠结。


05

学会放手

做出选择后,不要过度反思或后悔。学会对自己的选择负责,并相信每个选择都是成长的一部分。


如果你发现选择困难严重影响了你的日常生活,不妨寻求专业的心理咨询。记住,选择困难并不是你不够好,只是一种人人都会有的常见的心理现象。通过正确的方法和心态调整,就可以更好地掌控自己的选择,而不是让选择掌控我们。


其实,对于像今天穿什么衣服、咖啡喝美式还是拿铁、下饭看哪部“电子榨菜”这类在日常生活中可以重复多次、且不会对个体生活造成重大影响的选择,完全不用纠结,不妨深吸一口气,抱着“人生总共一万天,不如尝尝新口味”的心态,或许就会豁然开朗。选择其实也可以是一种乐趣,不是吗?



END


参考文献:

[1]张丽娜.心理学视角看“选择”[J].大众心理学,2020,(01):47-48.

[2]牛拥.转型期研究生职业决策困难的原因与指导[J].继续教育研究,2012,(08):118-12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