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你说我说   >   正文
你说我说

越想爱,越想躲

发布日期:2025-04-08    作者:马雨豪/文,赵紫茉/图    编辑:学生    浏览次数:

生活中不乏有人真心享受单身生活。不过,也有一些人,他们表面上自嘲为单身狗,一副男人/女人只会妨碍我变强的态度,可内心里却渴望着爱情。他们未必是没有机会,而是自己主动放弃了这些自己本应该脱单的机会。他们可能会和别人关系亲密,但始终拒绝承认恋爱关系。即使最终走到一起,他们也时不时显示出想要逃离的态度,对感情若即若离。他们渴望爱情,却无法信任爱情。如果你觉得自己能对号入座,那么也许你也是一位回避型依恋者。



心理学家巴塞洛缪(Bartholomew)提出,一个人的依恋模式主要由两个命题来决定:我值不值得被爱(自我价值认同)与别人值不值得信任(他人价值认同)。其与四种依恋类型的对应关系如下:



本文将要讨论的是回避型依恋者,他们往往缺乏对他人的认同,难以相信他人,更难以与他人形成稳定的亲密关系。他们会认为,独立和自给自足更加重要,而不喜欢依赖别人或者让人依赖。


回避型依恋者在童年通常遭遇过父母的情感忽视(emotional neglect)。儿童是天生需要母亲的爱和照顾,但父母没能给予充分的重视,这让他们不得不自己保护自己。他们可能会回避一切依恋需求和亲密接触,并说服自己:我不需要它


由于受到忽视,他们将会避免建立亲密关系——即使是恋人,也许TA也会有一天抛弃我。为了避免结束,干脆不要开始。所以,他们呈现出矛盾的状态:他们并不是不渴望甜甜的爱情,可他们害怕被背叛,所以始终保持着单身状态。


即使他们进入了恋爱关系,也依然是疑心重重。他们不会轻易表现自己真实的情感,更不会去依赖对方。因为互诉衷肠与依靠对方都意味着关系变得亲密,同时也意味着束缚与背叛。但是,个人的力量总是有限的。回避型依恋者不论面对什么困难都总是孤军奋战,一旦超过了承受的极限,就会身心俱疲。


他们不仅回避亲密关系,也回避面对矛盾。两个人交往不可能总是一帆风顺,而一旦爆发了矛盾,回避型依恋者可能会显示出令人惊讶的冷漠。他们并不会去主动沟通,相反,他们只是不停地逃避问题。两个人有矛盾不可怕,只要能够和平解决达成共识,不仅不会损害亲密关系,反而会让双方的了解加深,关系更紧密。而回避矛盾只会让问题愈演愈烈,就好像滚雪球是越滚越大,这对亲密关系来说是巨大的破坏。


此外,回避型依恋者通常不知道如何安慰对方。如前所述,他们总是独来独往,不依靠别人,自然也不能理解别人为何要依赖自己。他们会觉得,这点小事自己就可以处理好了啊,为什么要来麻烦我?他们不是不理解对方正在痛苦,只是不明白如何安慰对方,以及为什么要安慰对方。他们更希望的是,有事情自己解决好,再来开开心心地交往。但在对方看来,这就是漠不关心,根本不把自己放在心上。


回避型依恋模式对于亲密关系的影响不言而喻。但这并不意味着他们不可能享受美好的爱情。当然,这需要关系中的双方付出更多的努力。


如果你正在和回避型依恋者恋爱,你需要更多的付出才能取得对方的信任。学会倾听对方的话,并且率先敞开心扉,主动表达坦诚与信任,才能让对方也同样对你放下警戒。也许你会抱怨,为什么总是我主动。的确,这似乎很不公平,但对于难以产生信任感的人而言,这是让对方信任你的必要支出。



在关系逐渐稳定下来时,就可以考虑建立承诺。如果你不立下承诺,对方也不会感受到信任感,会更容易离你而去;而让对方许下承诺会比常人困难的多,但即使对方可能逃避,也必须要勇于尝试,要求对方如此做。这个承诺不必上来就是步入婚姻殿堂,可以是关系的进一步深入。如果你已经与对方建立了一定的信任关系,相信对方也会尽力回应你,为你许下承诺。至此,双方的关系才能更进一步,通过考验。


而如果你自己是一名回避型依恋者,也不要认为自己就与甜甜的恋爱绝缘了。首先,不要过于排斥自己的依恋类型,毕竟,一直以来都是它在保护着你。而依恋模式不是不能改变的,通过自我反省与自我调整,我们可以减少其负面效果。


要走出童年的阴影,就必须学会直面它,这样问题才能明了,进而被解决。Dan Siegel博士认为,最有效的方法就是试着去写自我小传(coherent narrative),回忆自己过去的经历,并且重新审视这些经历的原因。例如,可以这样告诉自己:父母对我的冷漠并不是因为我不可爱,可能是他们没有学会如何表达自己的爱。通过理解过去的我,才能让当下的我从以往的桎梏中解脱,并获得面对未来的勇气。


拥有了勇气,就是去尝试。只要你遇到了对的TA,相信TA也会包容你,与你携手克服你自身的回避。



人人都有资格爱,也都应当勇敢去爱。如果你是一名回避型依恋者,首先学会接纳自己,意识到自身的优势与劣势,在面对冲突时努力去克制逃避的倾向,不断告诉自己去相信对方,去拉近和对方的距离,不因小挫折而灰心丧气。这样,终有一日,你能放下心中的防御,将自己托付给对方,真诚地去接纳属于自己的爱情。


参考文献:

Siegel, D.J.(1999).The developing mind (Vol. 296). New York: Guilford Pres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