可能在大多数家长的刻板印象中,“月光族”和“卡奴”是年轻人的代名词,00后往往会被视为不懂事、贪图享乐、冲动消费的一代。但事实果真如此吗?今天我想来澄清一下,现在的00后早就不是长辈们想象那样了!
观察身边的同学们,不难发现一系列奇妙的事情:在社交媒体上,晒购物车的人变少了,分享省钱攻略的人却越来越多,薅羊毛、找平替是基本操作,吃“穷鬼套餐”、买临期食品、领券凑单也成了生活乐趣,甚至还在网络上发起了“不是羽绒服买不起而是军大衣更有性价比”“冰岛的极光哪有哈尔滨的极光省钱”等各项与省钱相关的话题……00后似乎正在突破传统观念中对于“年轻人”的看法。

是的,我们00后越来越会省钱了,但我们省钱并非只为了省钱。我们不是葛朗台式的吝啬守财,而是相对清醒理智地去消费。我们大部分时间手头是相对宽裕的,但不愿意在自己认为非必要的地方多花钱,也不愿因为省钱降低自己的生活质量。我们会把省下来的钱更多地用于健康和精神消费上,所以会发现很多常年潜水在各大薅羊毛社群中的同学,同时也会频繁出现在各类演唱会、脱口秀演出的前排,在报班报课时也绝不手软。我们一改“月初把卡刷爆、月底疯狂吃土”的“精致穷”,而是秉持着“可以买贵的,但不能买贵了”的理念,在消费时不是简单地追求奢华品牌,会更注重商品的实用性、可持续性和环保,养成了“机智省”的新型消费观。

这种年轻人集体省钱的现象,并非可以简单地解读为经济行为,因为我们省钱可能不是为了买车、买房,而是一种生活方式的选择,表明了我们不想被消费主义裹挟的态度。过去的品牌和商家往往会鼓吹“即时满足”,推出一系列让人眼花缭乱的营销策略,很多消费者会在这种疯狂又盲目的消费中体验到幸福感,但当“美容风”“健身风”等一系列热潮过后,他们最终只剩下空空的钱包。现如今,我们这届年轻人不再交“智商税”,开始回归理性消费,更看重精神层面的满足感,而不是简单的物质享受,“该省省该花花”成为我们的消费取向。不少同学会把省下的钱,用于投入知识、技能学习,或是观影看展、游学旅行,或是投入教育、养老等长远投资。省钱对我们00后来说,不再是一种尴尬的拮据生活,反而成为拒绝消费主义陷阱的理性选择。
从“我想要”的面子消费,转向“我需要”的理智开支,我们以更轻松的心态看待外界,在“机智省”中探寻柴米油盐、人间烟火中的美好,用更加通透的心态去面对生活中衣食住行的问题。引领消费新潮流的年轻人,在省钱和品质生活之间找寻平衡点,更加通透地看待人生,追求着高性价比快乐的人生哲学。

但同时我们也要警惕“反向消费”“消费降级”的现象,切莫过度节约和苛刻自己,更不必在各类“双11”“双12”省钱新风潮中盲目跟风,囤积过量的低价商品而造成浪费,而是应该回归理性和务实,鼓励和支持理性消费行为,不要被各类消费主义的陷阱所迷惑。
正如小说《光年》里所写的:“生活的目的就是生活本身。生活的本质即表面。”既然生活是自己的,为何不用有限的钱去发现生活中更多的可能性呢?这便是我们00后的选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