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你说我说   >   正文
你说我说

内向好还是外向好?做自己最好!

发布日期:2024-12-27    作者:谭晨妍/文,李松蔓/图    编辑:学生    浏览次数:

在生活中很多人认为外向的人一定更吃香、更有竞争力,甚至有一些专门写给内向者的“如何学会外向指南”、“内向人成为外向人十大技巧”。但这样真的有用吗?有博主在短视频中重现了一个情景:两位内向者A和B第一次经人介绍认识,结果介绍人中途走了,留下A和B相互试探。在没话讲了时候两人同时偷偷拿出《HOW TO BE A EXTEOVERT》(如何成为一位外向者)快速翻查要说什么,同时翻到“Ask what he do for a living”后异口同声地问候对方,相同的问题重叠在一起,两人表情同样的尴尬,比没话说更加让人脚趾抠地。



按照荣格的说法,外倾的人寻求与外部世界的紧密关系,而内倾的人则把心理能力转向内部,但没有人是百分百外向的人或者百分之百内向的人。相反我们同时具备这两种特质,只是大多数人倾向一种或另一种特质。如果这两种特质同时存在,我们可以说这是一个具有双重性格的人,即ambivert(内外兼向者)。换句话说就是坐落在内外向频谱中间的某处,有点像这个颜文字“(д≡≡≡д) ”。


前段时间,“社恐”“社牛”成为流量密码,相关创作层出不穷。然而与很多人随意下定义不同,外向不等同社交牛逼,同样的,内向也不代表就是社交恐惧。社交恐惧是一种功能性的障碍,内向与社恐在处理社交时更像是“不想”和“不能”的区别。就会不会与人交流、会不会社交来判断内向劣于看似更入世、招人喜欢的外向往往不妥。但我们无法否定的是,在课堂回答、人际联络、聚会组织等方面外向者更容易handle。但一定就有优劣存在于外内内向,甚至内外兼向之间吗?答案是否定的。


外向者的能量来源于外部世界,如各种各样的社交活动、形形色色的人们、不同的场合和事物。他们是精力的挥霍者,长时间的置身事外、沉思、独处,或是只与另一人待在一起,难以使他们受到刺激和感觉兴奋,于是他们对社会的展示较多——爱社交、活跃开朗、自信、勇于进取、对周围一切事物都很感兴趣、容易适应环境的变化。


而内向者的能量多来源于自身内在世界,如思想、情绪和观念。他们善于保存精力,但他们容易受到外部世界的刺激,并体验到不舒服的"刺激太多"的感觉,由此他们需要限制自己的社会交往,以免被过分消耗。他们并不一定就是安静或孤僻的,重视主观世界、好沉思内省是其特性,但可能缺乏自信、易害羞、冷漠、寡言、较难适应环境的变化。



但或内向或外向或内外兼向的我们仅仅止于以上不同特征吗?并不。我们的表现看起来跟一些特征很像,似乎是这个xx型又是那个xx人格,但我们又独一无二。我们可能都有些外向或神经过敏,但在行为里,有些是小明这个典型特有的,有些则是小强那个典型独有的。这些吻合能让我们更好地了解自己,而不是简单地对号入座。很多时候我们得到他人认可、得到成就,不仅仅因为是某种特定类型的人,而是像哈佛教授布莱恩·利特尔在TED“外向or内向,我们的性格不是一成不变的”演讲中所说的,是要持续一生的事业。作为一名十足的内向者教授,他热爱教育、热爱学生、热爱他的研究领域,所以在获取那些新奇有趣的事情时他会忍不住分享,走上演讲台或讲台,这时的他会表现得像一个外向的人。性格不是一成不变的,内外向并不是完全固定的。


要说什么好,应该是做自己最好,接纳自己的性格,知晓自己的目标,不畏外界评价,大胆往前走才是最好的“成功指南”。不同人的“一生的事业”不同,但是为了达成它、达成我们生命中最重要的目标,性格可变部分可以被激发,原本咄咄逼人的人可以变得和善,原本活泼的人可以变得不苟言笑,我们也可以变得更好,而非将自己塑造成他人的模样、形状。



做自己肯定有些广泛和不易实现,毕竟生活就是这样。但做自己一定会比强行让想安静待着的内向者去聚会、让外向者一直一个人待着更加舒适和快乐。愿我们都能勇敢做自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