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你说我说   >   正文
你说我说

我们大脑中的想法值得相信吗?

发布日期:2024-09-20    作者:郝玲/文 王嘉麟/图    编辑:学生    浏览次数:

你相信你大脑中的想法吗?或许这个问题听起来很荒谬,毕竟如果我们连自己的大脑都不相信,还能相信什么呢?一般来说,大脑能够提醒我们识别危险、远离伤害、帮助解决日常生活中的问题,但有些时候你却需要对大脑中呈现出的信息三思而后行。这并不是大脑在刻意欺骗,而是随着时间的推移,大脑中形成了一些错误或无用的联结。


认知行为疗法的理论认为,当你遇到这些联结的激活点后,那些在脑海中出现的想法就是你的“自动想法”。之所以会被称为“自动”,是因为这些想法已经与你朝夕相处了十几、甚至几十年,它们与激活点之间的神经通路非常强壮快速,所以一旦打开了激活点就会自动出现,完全跳过了大脑的理性。而且这种联结一般很隐秘,如果不是特意去回想,或许你根本不会感觉到它们的出现,也根本不会察觉它们的出现影响了你之后的一系列行为和情绪。



小编中学的时候是学校田径队的队员,会代表学校参加各种比赛。第一次参加三千米长跑比赛的时候,整个人都快崩溃了,边跑边想:完了完了,三千米我怎么可能跑出好成绩,这才几百米我的腿就疼了,都怪我之前没好好训练,我肯定跑不下来的……想着想着,腿就真的开始打颤了,想着要不现在就弃赛算了。


就在这时,我听到在场边的教练对我大声喊:“嗨,还没有倒,就不要停!”


我突然一下子醒悟了过来:对啊,虽然我脑袋里一直都在想着“我完了”,但我其实离“完了”还远着呢!我的双腿还在不停地往前跑,身体还没有倒下呢,我怎么就知道自己一定跑不出好成绩呢?


这么一想,我就又有了力量。最终,我居然超过了好几个体校的学生,获得了市里的名次。


19CD5


十多年后的今天,我依然记得这件事情,因为它第一次让我意识到:想法是想法,现实是现实。我的想法只存在于我的脑海之中,我完全可以决定要不要去相信这些想法;就算我相信了,现实也不一定会完全跟着我的想法而发展。


这是很重要的一个思维突破。因为如果你脑海中对于现实的自动想法是比较准确的话,你的情绪将会是正常的。但是如果你的自动想法以某种方式受到了扭曲,那么你的情绪反应也将会是反常的。


认知行为疗法专家David Burns把这种行为称为“认知歪曲”。顾名思义,认知歪曲即个体的认知出现扭曲。换句话说,认知歪曲是指个体对自己以及周围世界产生的偏见。随着年龄的增长,我们会不断巩固脑海中出现的不合理的、歪曲的想法和信念。这些歪曲的思维模式往往很微妙,当它们成为你的日常思维时,你很难对他们进行准确识别。


这也就是为什么我们在文章开头提到,有些时候我们需要对大脑中呈现出的信息三思而后行,因为这种很难去改变的、我们根本意识不到却又需要改变的思维模式,会对我们的生活产生很大的影响。


认知歪曲包括很多种形式,但它们有一些共同的特点,比如个体倾向于相信或思考的思维模式,且这些想法往往是错误或不准确的,最终这些想法会影响个体的心理健康。


F67B


可能我们很难接受自己或许已陷入歪曲思维的怪圈,你可能会想“我不可能坚持任何明显错误的观点或信念!”但事实是,似乎没有人能完全摆脱认知歪曲。比如说常见的“贴标签”:有些人因为某次不好的经历,就在自己身上贴上一些负面的标签;还有“应该思维”:我刚刚不应该这么做的、你应该照我的去做——当我们把“应该”或“不应该”挂在嘴边时,会给自己增加莫须有的压力;还有“情绪侦探”:有时候我们会因为自己的情绪而去推论出许多不实的结论,比如当处在情绪低谷之中时,会认为自己是一个一无是处的人,而心情好的时候又会认为自己无所不能……


那么,我们该如何摆脱认知歪曲呢?


最简单的就是像小编中学时期跑步比赛的时候一样,记住:想法不等于事实,感觉也不等于事实。当下一次当你陷入低落,感觉自己糟糕透了,或者感觉“累了!全都毁灭吧”的时候,不要再钻牛角尖,觉察一下:这是否只是一些认知扭曲,然后善意地提醒自己:hey,想法不等于事实!


心念一转,心情说不定就会变轻松呢?


参考文献:[1]白洁.认知歪曲导致人际关系欠佳的探讨[J].太原科技,2006(11):32-33.[2]丁宝坤,贾丁鑫. 森田疗法与认知疗法[C]//中国心理学会.第八届全国心理学学术会议文摘选集.[出版者不详],1997: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