慢慢地,慢慢地,时间不觉跨过16周,期末的脚步近了。一切都像没学过的样子,此起彼伏地欢在书架上。时间紧张起来了,心砰砰跳起来了,书眼见地变厚起来了。复习的计划默默在平板上列了出来,周密的,详细的。
咳咳——按照地心引力定律,我们不该调侃了,我们要进入正题了。
期末的来临好似温水煮青蛙,在有周密复习规划的同学眼里,它更像是一个在计划内默默准备、但依旧令人紧张的考试;在日常对于学习较为随性的同学眼里,它则好像是一座愚公要移动的大山,自己曾在每个周末与夜晚“赏鱼”的得闲,都给这座山增加了硬度和高度。论文的ddl一天天逼近了,那些还未化作术语的思想在脑中的熵却在焦虑中止不住地增加;那些算不出的数学题马上要闭卷考察了,而未连接上的逻辑思维却还在头脑的潜意识中休憩;实验马上就要真枪实战起来了,而此时的肌肉和头脑记忆却显得尤为褪色,人生若只如初见……
在复习备考的日常中,大家有着不同的方法,有的同学选择把自己当成一个“机器人”,即将期末备考的日常完全安排好后,完全按照刻钟与铃声将自己规划至教学楼内,此时自己把握着“自己”,把自己完全交付给所有的计划和任务、全身心沉浸于复习和学习当中,这样在减少情绪流动的同时也避免了内耗;有的同学选择昼夜与书作伴,见星辰升起,而又落下迎接朝阳,用连续的时间来铭记那些细碎而繁重的知识点,此时一番不修边幅只为不辜负知识;不论是怎样的对待方式,都是辛苦且值得敬佩的,值得在期末后好好犒劳自己一番。
虽然在最后的日子里,止不住的紧张会开始占据我们生活中的大部分情绪,但这些情绪的产生本来就是为了更好地应对未来的困难和不确定性,所以如果能好好利用,就能化焦虑为动力。
首先,先抚平自己的情绪——“我复习不完了怎么办呢!”“根本看不懂哇!”对待这些感受,一定不要被他们占据全部心情。担忧和焦虑的主体是对于未发生的事情消极面的放大,而这些消极面的放大正是为了更好地促进我们本身对于困难更积极的应对,所以,当有很多的担忧时,可以暂时先以“上帝视角”将他们转化一下——“我可以复习完!”“我会慢慢看懂的!”,然后将它们作为对自己最真诚的心理暗示。
然后,在有些许紧张作为动力的同时,将复习规划有条不紊地安排完。在日常与任务结伴的大多数日子中,我们都可以将任务有条理地延伸到日常当中,并恰当地完成;而在特殊的与期末结缘的日子里,在紧张的同时也要通过规划将这“混乱度”降低,良好的开端是成功的一半。
同时,不论是如何的规划和复习状态,“心流”都是可以帮助复习的学习状态。在忙碌集中的期末复习中,繁杂的科目与知识像是洪水般慢慢涌来,这种繁杂和多样正是我们抗拒复习的原因之一,也是阻挡我们沉浸式学习的存在,因此复习时如坐针毡,知识浓度过大难以被消化吸收。所以,当你难以进入复习状态的时候,不如试着让自己先放松下来,试着去渗入知识与专业的边边角角,让思维与学科相合,尝试进入心流状态,忘记时间的存在,回到学习最美好的状态,暂时扫清所有的杂念。
常言道,“less is more”,当心中想法愈少,思路会更澄澈,知识会更快地找到它应有的位置。心流大概是弃绝“仅仅浮于表面”,避免知识仅会跑入我们的短期记忆甚至在考试一结束的刹那便涅槃,而能让我们试着在紧张的日常中放松下来,深深地与知识的思维结合,而这或许会有意想不到的收获。
不论是怎样的复习方式,都希望同学们在每一次对待期末的时候并非是处于重复性的“痛苦周期”,而是在不断螺旋的过程中逐渐上升,情绪都能够逐渐稳定下来,让规划逐渐明晰起来,让繁杂和庞大的知识架构一点点渗入大脑,不辜负几个星期的黑眼圈,也不辜负每晚从教学楼离开见过的漫天繁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