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你说我说   >   正文
你说我说

干货满满!一篇推送教会你如何用游戏的思维无痛过四六级~

发布日期:2024-05-24    作者:罗伊/文 赵紫茉/图    编辑:学生    浏览次数:

转眼间,四六级考试又近在咫尺,可小七的复习却痛苦万分,明明觉得自己如坐针毡地学了好久了,可抬眼一看,才刚过去十五分钟。小七心想,“为什么学习的时间过得这么痛苦,明明玩游戏的时候时间过得那么快,现在却像开了0.5倍速。等等,为什么玩游戏的时候我可以锲而不舍、全神贯注、忘记时间,如果我能明白其中的机制并把它运用在备考上……”



损失敏感——增加沉没成本


损失规避是指由损失引发的负效用大于由等量收益引发的正效用的现象。人们面对损失时的痛苦感要大大超过面对获得时的快感。你或许有过这样的体验:有时其实已经不那么喜欢某个游戏了,可是里面有自己的朋友、辛苦养成的角色、连续几十天的签到,还有月卡、年卡、奖励,如果换个游戏一切又将重新开始……这些都让割舍变得更加艰难。


用游戏的办法打败游戏,放在学习里就是增加沉没成本。比如,提前约好学习搭子,约定爽约要付出的代价;提前准备好第二天去自习的穿搭,整理好书包,打扮得漂亮帅气绝对不能在寝室浪费;购置一些好看的文具,不学习就白买;设置单词打卡奖励机制,把平时不太舍得买的东西作为礼品,认真学习一段时间就可以心安理得地奖励自己。对了,还要记得留一次补签的机会,免得断签一次自己就破罐子破摔!


即时满足——粉碎任务目标


为什么玩游戏那么容易上瘾?即使清楚现在应该去学习,未来才能有好成绩,可就是抵挡不住游戏当下的诱惑。因为大脑往往偏爱快速回报而不是长期回报。每完成一局游戏或做完一个任务,游戏里的经验等级、游戏角色的能力都是肉眼可见的增长,于是,当一个个目标被达成时,大脑会分泌多巴胺、去甲肾上腺素、内啡肽、催产素等各种让人产生快乐感、成就感的物质,接下来我们就会为了再次得到这些满足感而持续玩游戏。而学习却是一个难以被明确标明进度的事,在一般情形下难以激活大脑的“奖励机制”。


用游戏的办法打败游戏,放在学习里就是粉碎学习目标,给自己设置任务点。在制定每日计划时,如果计划表上写着,“100个单词、10篇阅读理解、10道翻译”,那就只能三次唤醒奖励机制;而如果写“上午 40个单词、4篇阅读理解、4道翻译,下午 40个单词、4篇阅读理解、4道翻译,晚上 30个单词、3篇阅读理解、3道翻译”,此时就有了九次成就奖励,目标也就显得不那么庞大以致于难以到达了。一天下来,打开计划表,满是“√”的满足感也更能支撑下一天的学习了!


意犹未尽——制造学习悬念


蔡加尼克效应是一种记忆效应,指人们对于尚未处理完的事情,比已处理完成的事情印象更加深刻。游戏里常从高到低设置段位,不管是从筑基修到化神还是从青铜打到王者,我们总是会惦记着再上升几个段位,尤其如果感觉还有一两局就能从白银升到黄金,那第二天肯定一早就想玩游戏,并且升到了黄金又会想着要升到铂金、钻石、王者……这种意犹未尽、欲罢不能的心理状态,会让人产生强烈的心理期待和急切的探究欲望,驱使人产生强烈的动机去探索与追求。


用游戏的办法打败游戏,放在学习里就是制造学习悬念。举个例子,在晚上做阅读或翻译时,可以记下题目中不会的单词,但并不去做题,记完就停止学习,第二天早上就会更容易有马上去检验自己昨晚学习成果的想法,于是又轻轻松松地进入了新一天的学习状态。


除此以外可以从游戏设计中借鉴的心理技巧还有很多,包括对能力和挑战的平衡,游戏设置的任务往往都是适合当时水平但又需要继续提升的,我们为自己设定学习计划时也可以如此设计,当挑战和能力同时处于高水平时更容易进入最理想的“心流”状态!


小七:看来不能单觉得游戏是学习的“敌人”,大可以学习其心理机制,来一个“师夷长技以制夷”!(搓手手)已经迫不及待想去实践一下了!


参考文献:

[1]李彬,徐富明,王伟等.损失规避的产生根源[J].心理科学进展,2014,22(08)

[2]姜婷婷,陈佩龙,许艳闰.国外心流理论应用研究进展[J].信息资源管理学报,2021,11(05)

[3]杨松林,王世存,王后雄.巧用蔡加尼克效应优化高中化学教学[J].化学教学,2015,(0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