相信你对这些情况不会太陌生:考试时临时抱佛脚,作业非要拖到最后一刻才写,论文赶在截止日期之前交,出门的早上匆匆忙忙收拾行李,发誓再也不熬夜了但晚上还是拖着不肯睡……总之,只要没有deadline,就能拖到地球爆炸。
作为老生常谈的拖延症,虽然大多数人都知道是怎么一回事,但真正面对“拖延症魔咒”时,又该怎么做呢?
首先需要澄清,拖延和懒不是一回事。二者虽然外在都呈现出一种拖拖拉拉、懒懒散散的感觉,但事实上并不完全相同。前者更多的是回避一件需要去完成的事情,导致当事人感到焦虑,愧疚和不安;而懒是尽管有能力去行动,但对活动不感兴趣。心理学家Solomon的研究表明,拖延的原因包括很多方面,包括完美主义、难做决策、依赖和寻求帮助、不良的时间管理等等,其中两个主要的原是害怕失败和厌恶任务。
曾经小编因不擅长准备英语演讲而把任务拖延到最后一刻才去做,因为每当开始准备的时候,就会想象我在台上可能会出现的各种窘境,就好像有一股无形的力量在向后拉扯着我,于是我像鸵鸟一样把头埋进沙子,好像拖下去就会出现最完美的解决方案。但一次次的拖延却让我出现强烈的自责和内疚,然后抱着对自己的失望陷入一种“破罐子破摔”的境地,导致拖延的进一步加深。
但身边总有一些人的行动力和执行力超强,他们又是怎么做到的呢?这里我们从两个方面进行介绍:外部原因和内部原因。
外部原因方面,可以借助外部的压力让自己没有拖延的借口。比如说如果自己一个人会拖着不想学习,但是提前又已经和朋友约定好一起学习,如果还在意自己在别人眼里的样子的话,那和朋友的约定承诺会让我们产生遵守诺言的压力,敦促不再拖延,尽快展开学习。
内部原因方面,告诉自己这就是学习的过程,降低对成果的预期,不要在意完美不完美,做了再说,先迈出第一步。可以尽可能地去想象做事本身能带来的正面反馈,比如在坚持健身时,想想自己八块腹肌或者大长腿的样子;学习弹琴的时候,畅想站在舞台上优雅地演奏的样子……
但很多时候我们往往处于“道理都懂,但就是做不到”的尴尬状况。,那有没有什么好的方法应对这个情况呢?
这里我介绍一个小编自己屡试不爽的方法—— “5分钟倒计时改变法”。方法很简单,你只需要准备一个手机或是一个定时器,设置一个5分钟倒计时,然后告诉自己:就从现在起,认认真真为这件事贡献5分钟就可以了。这个方法的原理在于降低自身的预期,让我们不至于一开始就面对巨大的目标而产生畏难退缩心理,5分钟时间足够短,你很容易就达成目标,开始行动的积极性就会上来。
以收拾凌乱的房间为例,我们来看看“5分钟拯救房间”的方法下大脑的工作是什么样的呢?原本内心活动:要整理房间?天呐,好乱啊,好多需要整理的东西啊,这最少得半天吧,算了算了,下次得空再整理吧。但在五分钟法则下的内心活动则变成:反正我只需要完成5分钟就好了,虽然整理不完,但没关系,再难也只有5分钟嘛。于是你就行动起来了。
5分钟之后,房间虽然没有完全干净,但也变得比之前好很多了,这种变化会激发你的情绪,你的大脑会想:哇,才5分钟就干净了很多,看起来舒服多了,看来也不需要很久就能整理完嘛,不如再接再厉,好好整理一番吧。于是,一个原本会拖延的任务就完成了。
通常,这样短时间的付出会激励你继续做下去,让你快速进入状态,把这个任务完成下去,结果往往也会给你惊喜。当然这个方法不一定适合任何人,但往往我们开始了第一步,接下来的几步就更容易继续下去了。
还有一点,在应对拖延症的时候,尽量做到立即行动,不要思考,因为思考得越多,大脑对困难的想象就会越多,并且持续放大困难,进而产生畏难情绪。
最后,更重要的是,要认清自己能力的极限,踏踏实实地实施计划,不要总是高要求和苛责自己,学会接纳不完美的自己,多自己一些喘息和放松的时间。
参考文献:
1、周易.认知行为理论视角下的大学生拖延症现状与干预[J].百科知识,2022(06):68-70.
2、知乎.拖延症终结指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