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xx会不会是我的问题?”
“我可以做到吗?”
“为什么同样都是学习,都是卷,他们绩点那么高,我的绩点那么拉?”
“吵架全是我的错吗?作为恋人的ta没有关系吗?”
以上想法在日常生活中并不少见,它们往往蕴藏自我反思的缩影。中国文化向来强调反躬自省,然而反思程度过高了,却极有可能演变成生活中的心理困境,具体表现在自我怀疑、六神无主,反复观望,犹豫不决等。
自我怀疑的人大多数都在等待,等待感到自信或者有把握的key point才开始行动。事实却是,除非真正开始采取了某些行动,否则自信永远不会“当幸福来敲门”般到来。只有通过具体行动步骤,才能进一步明确对自身能力的认识,减少陷入恐惧、疑虑的可能。想想你做过的那些原来害怕、存疑但是最终做成功了的事,列出那些美好的高光时刻,从过去汲取美好的东西,帮助你迈向未来。就像那句话说的,“人的脆弱和坚强都超乎自己的想象,有时脆弱得一句话就泪流满面;有时却发现自己已经咬咬牙走了很长一段路。”
当面临巨大的挑战时,失败的可能性貌似在各个角落潜伏着。也许你曾听过这样的建议,“更自信一点”,但这无疑像是“白熊效应”(A和你说“现在,脑子里不要想象一只白色的熊”,很难避免的是我们往往就会脑海里浮现一只白熊),你听了这样的建议更可能会想“如果真有那么简单就好了”。
所以,什么是自信呢?相信自己是有价值的,值得被看重的,并且有能力的,拥有肯定自己的乐观态度,把想法变成实际行动,勇敢无畏直面挑战,这就是自信。
那么自信从何而来,如何减少自我怀疑呢?以下三个方法或许对驱散自我怀疑、坚定自信有帮助。
快速调整心态,善用一些小技巧让自己在短时间内快速提升自信。当你面对一项艰巨的任务时,试着想象你成功时的画面,通过听欢快热血的音乐提升正面能量,摆出一个强有力的姿势或者对自己说鼓励的话,或者就是“装”,想象自己是一个演员身在“楚门的世界”中正在演戏,这会直接提升你的效能感,增强自信。
相信自己会进步。如果追求的是长期的改变,不妨想一想自己对自己能力与天赋的看法:能力是天生的吗?还是能像肌肉一样锻炼?这想法很重要,因为当我们面对挫折时,这些想法会影响我们的所作所为。如果有自我设限的想法,意味着对自身的天资没自信,认为自己无法做不擅长的事,从而更容易放弃。而如果拥有“成长性思维”并认为自己有能力去改善,那么即将到来的挑战与我们而言将会是一次学习与提升的机会。神经科学的研究证实,拥有成长型思维的人,随着学习与实践,大脑突触间的连接会得到不断强化。结果表明,平均而言,具有成长型思维的人会更容易跨过障碍、获得成功,并在面对挑战之时会表现得更精彩。
练习失败。现实是,普通人总有“意难平”的时候,这样的例子数不胜数。研究表明,那些经常失败却还坚持不断尝试的人比较有能力面对挑战与挫折,他们在过程中学会了怎样去尝试不同的策略,询问他人意见,并且坚持不懈。所以,考虑好想要承受的挑战,坦然接受自己将要犯的错,并在此过程中善待自己。真正令人兴奋的是,不管遭遇怎样的结果,我们都可以从中收获到更好的知识和领悟。
即使现在可能我们还有很多自我怀疑,害怕开始,害怕失败;尽管我们对自己还有不太好的感觉和想法,但如果能在内心深处想象自己在做真正想做的事情,并且真的很想这么做。那么从这个层面上来说,我们已经准备好开始,准备好迈出第一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