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段时间“大红大紫”、几乎要成为年轻一代社交通行证的MBTI人格测试可以算是我们的一种自我投射与寻找,山大心理之前也推送过相关的文章,这里不再展开。今天想结合伊尔斯·桑德的《高敏感是种天赋》聊一聊“高敏感”,这个知名度没有那么火,却是值得我们看见的另一种现象。
--那么,什么是高敏感人格?
--哦哦,我懂我懂,从字面来看,应该是那些内心非常敏感的一些人,因为太敏感生活过的应该也不怎么舒服。
很抱歉,只说对了一半。事实上,高度敏感型人格并不是单纯内向、抑制、焦虑、害羞的,有30%左右的高敏感型人在社交活动中是活跃分子,那些我们常认为是负面的形容词汇只是描绘高敏感族在不舒适或没有安全感环境中的状态。可能看上去高敏感族因为自身特性要比其他“正常人”经历更多的麻烦和挑战,但是当周围环境和谐舒适时,他们往往能获得比他人更极致的快乐体验。高度敏感有其生理表现,主要体现在具备这种特征的人群的神经系统接受刺激程度的差异,他们常常能感受到被别人忽略的微妙事物,会自然而然地处于一种激发状态,且受激发速度更快,因而会让他们自己感到不舒服,这是他们生活受到困扰的很大原因之一。
--那它为什么还是天赋,不应该是累赘吗?
我们大多数人会通过名词的表面含义和其在生活中的具体化联想而对一个词“贴标签”,所以高敏感被认为是一种应该被拒绝、摒弃的“包袱”,在生活/小说/影视中也常会听到或看到这样的表述:
“你为什么要这样对我说话?”
“你怎么那么敏感啊,我又没有在阴阳你。”
“你刚刚怎么那样回复我,我是不是做错了什么?”
“你不要这样好不好,搞得我很不舒服。”
当然这里列出的只是戏剧色彩较为丰富的例子,和其他人群一样,高敏感人群在不同情境下状态不同,不能一概而论。但是我们可以知道的是,高敏感确实会给一些人带来不太好的体验:高敏感的人往往过于“玻璃心”,容易对他人评判、环境气氛感到不安,加之高度的共情力,会让他们太容易同情他人和过于付出 ,然后感到“活着心好累”,并且容易没有安全感、抑郁和焦虑。这也是高敏感人格的三个基本特征。
确实,它看起来容易让人心理负担大,那为什么伊尔斯·桑德还要在书中说它是一种天赋呢?其实,《高敏感是种天赋》一书是在通过鼓励性的正向话语给予高敏感人格极高的肯定与价值,试图给予高敏感族接纳自我人格而不是强行改变或厌恶自我的勇气。就像虚无主义经常谈到的“意义”一样,我们知道人生下来本没什么“意义”,自然规律的出生与死亡也非我们可以控制。但是我们可以通过赋予价值、肯定价值、追寻价值,而使得人生有意义。作者写此书的目的大概也在于此:高敏感人格让特定人群感到困扰厌恶、渴望逃离,但只要愿意发现它好的一面、接纳它不太好的一面、肯定它的真实存在和价值,将它视为自己来到世上的一份独特的珍宝,人生视野也会大有不同。
作者在书中指出了高敏感族的三大天赋,即在于更容易与他人建立深层次的关系,更好地规避风险,具有非凡的创造力。书中也提出发挥对应天赋的方法论,感兴趣的同学可以去阅读一下。限于篇幅限制,在这只就最基础的一点展开,即高敏感族应该努力将注意力从“我不能”转向“我能”,即努力抓住可以把握的(这对于不是高敏感族的人也是一样受用)。因为想要“成功”,是要去扬长避短,在擅长的领域发挥到极致的。而敏感型的人总是因为各种道德准则和价值观念而瞻前顾后,专注于“我不能,因为我高敏感”的困恼,阻碍了前行的步伐。作者无疑在为他们砸烂莫须有的枷锁,鼓励清晰勇敢地说出“不”“我不想做”或“我不能接受”,以与身边人进行合理、有效的对话获得更好的生活体验。
以上解释了关于高敏感人格的基本特征、天赋与常见误解,希望在使你对该人群有所改观方面有帮助。你是高敏感人格吗?你对高敏感感到困扰吗?你的身边有高敏感人群吗?我们该如何对待他们?明天我们将会谈一谈以上问题,同一时间不见不散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