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拥抱可能》是奥斯维辛集中营幸存者埃格尔写的一部回忆录,也是一部创伤处理指南。这本书可以说是作者在用其一生的故事来阐述如何活在当下,而不是活在过去,更不是活在未来。
书的前一部分主要描述了作者在集中营中的惨痛经历,在看这部分内容时,我的脑海中一直都是黑白电影似的片段,这些画面让我感到深深的恐惧。而这个在奥斯维辛集中营的小姑娘年仅17岁,还未经世事,对于集中营中发生的很多事情都无能为力,但她抱着对“生”和爱情的渴望,坚强的活了下来。在最残酷的磨难之后,埃格尔和姐姐玛格达挺到了最后,成为十万分之一的“幸运者”。在被救出集中营后,19岁的她与丈夫贝拉迈入婚姻的殿堂。可是欧洲反犹情绪没有结束。贝拉与当地执政党的关系仍然紧张,最终被投入监狱。在得知这样的消息时,她临危不乱且果断勇敢。埃格尔担心贝拉会有与他父亲类似的遭遇,百般考量后,她勇敢地挺身而出,抱着年幼的女儿,先用暗语联系了她的姐姐来接应她,然后用她镶嵌着大钻石的婚戒贿赂了狱卒,把贝拉救了出来,一家人放弃了在匈牙利的产业,在种种波折与艰难抉择之后登上了去美国的船。这所发生的一切,生活在和平时代的我们难以理解是什么让如此弱小的身体迸发出这种强大的光辉。
前半部分讲的是是生命的威胁,后半部分讲的是生活的苦难。
一无所有的他们初到美国后,做了几年苦工,忍受着着针对新移民和犹太人的种种歧视。夫妻二人从最底层的工作做起,他们从富裕的精英阶层直接被打入了最底层人民的生活,他们坚持下来了,并且都逐渐找到了自己的人生方向。最终,贝拉通过刻苦努力考出了注册会计师的证书,事业重新腾飞;埃格尔也在四十多岁拿到了心理学学士学位、在五十岁拿到了心理学硕士学位,并在求学期间读到了《活出生命的意义》,被维克多·弗兰克尔深深鼓舞——他既是开创意义疗法的心理治疗师,也是另一位奥斯维辛幸存者。……作者最终考取了心理学博士并成为了一名心理医生,在医治别人心理疾病的同时,完成了自我的重建与成长。
在疗愈自己的过程中,埃格尔逐渐意识到:“每一刻都是一种选择,无论我们的经历多么令人沮丧、拘束、痛苦或压抑,我们总能选择如何应对。”她成为了一名水平高超的心理医生,帮助受到困扰的人。书中最后一节有她对创伤治疗的深刻洞察。
这本书最想要传达的观点是:当遭受痛苦、灾难、虐待等后,要从“受害者”心态转到“幸存者”心态。杨绛之前有一句话,“没有人可以伤害你,除非你自己允许”,就很符合本书主题。“受害”,是外在的,由我们难以或根本无法控制的人、机构或环境造成的。但“受害者”,是内在的,没有人能让你成为受害者,只有你自己。成为受害者不是因为我们身上发生了什么事,而是当我们选择坚持我们是受害者。我们显露出一个受害者的想法,并成为僵化的、责备的、悲观的、陷入过去中的、不宽恕的、惩罚性的、没有健康的限制或界限的人。当我们选择限制自己生活在受害者的心态中时,我们就成了自己的狱卒。宽恕并不是原谅被伤害的行为,而是原谅了受伤害的那部分自己。
最大的监狱在自己的心中,而且钥匙也在自己的口袋里:愿意去对自己的生命负责;愿意去冒险;愿意让自己不受评判的影响;愿意宣判自己无罪,接受自己,爱真正的自己——作为一个人,不完美,但是完整。因为生命中所有的狂喜都是来自我们的内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