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心理百科   >   正文
心理百科

面对心理“阳性”,我们该怎么办?

发布日期:2022-12-19    作者:高媛媛/文,王嘉麟/图    编辑:学生    浏览次数:

新冠社会面放开后,放松和恐慌并存,你可能有如下心理“阳性”表现:

1.天天警惕出门、警惕与外界接触,回来有反复清洗等冲动行为,过分小心翼翼,影响正常生活,自觉不妥,但戒除不掉,甚至因此给周围人带来不便。

2.天天测体温,时刻担心“阳”,因此影响了正常生活效率与社会功能,work、play、love均受损。

3.持续不平静的“躺平”。前期的长时间,不定期封控,打乱生活节奏的副产品就是,即使放开了,也还是动不起来。虽然内心焦躁,知道应该“干”,但就是不想干,冲突张力之下,感觉工作生活“七零八落”。
   4.过度囤积安全感。囤积储备远远超过自身需要量的物资。前期囤菜,后期囤药。不囤,心慌慌,囤了又忐忑等待,担心大量食品药品过期。
   5.过度刷信息。对于疫情防护相关信息,过度浏览并沉浸其中。信息科技大数据算法的奇妙之处是,你浏览的什么信息多,就会得到更多的相关推送。而这会反复激发并维持你的焦虑。



这时候,如何做:

1.顺势而为,不想动就不动,不想干的事也别强迫自己干,比如学习。维持生活的基本节律即可,按时吃饭、睡觉、遛弯儿。坚持下来,那就是赢家。因为人体各项生理功能主要靠植物神经系统的各种条件反射得以有秩序的进行。如果反射受到破坏,障碍就出现,坏情绪随之而至。这里的条件反射就是日出而作日落而息,饿了吃,困了睡的什么时间干什么事的节律。
   2.条件允许的话,养只宠物吧。这可以帮你转移注意力,获得安慰;外投你那满溢的无处安放的爱,尤其是对单身个体来说;陪伴缺爱的你;完美回避社交,又不孤单;完美促进社交,你还可以加入宠物讨论群。
   3.戴上口罩,做好防护,出门转转,晒晒太阳,心思或有所不同。走出幻想,看看现实的社会人生。观察记取每日小确幸,意念美好,破除恐惧。
   4.兜里装零食,随时吃点儿甜的,促进多巴胺分泌,提升幸福感。
   5.有时候来点儿小“迷信”也挺好。手作个幸运符,或者换个幸运头像,或者改个幸运名字,整个谐音梗,都有利于你随时随地的自我暗示,美好生活就在身边。
   6.过得不要太“科学”。知识能给你带来力量,但不一定能给你带来舒适洒脱。外科医生洗手法,落实到生活中,一定能有效防病毒侵入,但那个繁琐和严谨也一定能把你搞疯。于是在“阳”和疯之间,希望你平常心,灵活淡然处之,既不 “阳”,也不疯,更不要羊癫疯。
   7.开动思辨的脑袋瓜,不信谣、不传谣、有选择的收听收看正规渠道媒体信息。



最后祝你天天黄桃罐头在手,郭襄加持,开心快乐,喜洋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