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心理百科   >   正文
心理百科

【师说】行路难

发布日期:2019-03-25    作者:李晓含    编辑:田沐鑫    浏览次数:

前段时间,一则看起来有些荒诞的消息引发了网友热议,同时也吸引了我的目光。一位男子在论坛上发帖称,因为无意间发现自己年内开车违章竟然多达15次,即将结婚的女朋友——在婚礼已经筹备、酒席已经定好的节骨眼上——直接向自己提出退婚,并在微信上将自己删除了好友。他晒出自己和女友的对话截图以及部分违章记录,向广大网友求助应该怎么办。

通过聊天截图不难看出,该男子本身对违章之事并不以为意,颇有认为女朋友小题大做的意思。但大部分网友则表示,车品见人品,违章几次尚可理解,但频繁违章的话确实有问题。自然也有不同的声音,认为这种程度的违章很正常,和人品又有什么关系。

那么,车品到底能不能见人品呢?

作为一名每日战战兢兢地行驶在路上的新司机,我对驾驶一事的认识也在逐日加深。我不由觉得开车仿佛就是车与车之间的交往,与人与人之间的交往并无二致。作为驾驶员的人就像大脑,发布命令、操纵行为;鸣笛、闪灯就像语言,释放信号、交流沟通;不论我们的内心世界是何种想法,被感知到的也只有表现出来的行为。既然是人在开车,那又怎能把人和车截然分开呢。因此,观察车就像观察人,通过它的行为,也许你无法判断他的人品,却一定能感受到他的人格。

人格是比人品更宏观的上级概念,是一个人在先天与后天因素的交互作用下,形成的相对稳定而独特的心理行为模式。有时候,一些行为并不需要上升到道德评判的层面,但你的思维方式和行为习惯却可以在即时的反应中窥得一二。频繁违章的人,未必有多坏,但在为人处事的某些方面却肯定有所欠缺。也许是过于自我中心、缺乏规则意识,也许是做事大大咧咧、不够细致,亦或是技术不佳、精神困顿或注意力一时不够集中。在一秒钟就能定生死的交通道路上,不得不说这些都是巨大的隐患。

心理学家从多种不同的视角对人格进行阐释,其中较为人所知的大五人格理论,将人格分为五种不同的特质维度进行描述。这五个维度分别是神经质、外倾性、开放性、宜人性与尽责性。其中的尽责性维度,描述了个体自我控制的程度和延迟满足需求的能力。胜任力、条理性、责任感、追求成就、自律和谨慎是它的六个子维度。前文所述的种种表现,追根溯源都是缺乏责任心的缘故。在生活中,人们尚可选择对“不靠谱”的人敬而远之;在无法选择交往对象的马路上,就只能随机承受“马路杀手”带来的苦果了。也难怪那位提出退婚的女生会对此事如此在意。

我想大部分人在申请驾照的时候,并没有意识到在开车上路的权利背后,是一份怎样沉甸甸的责任。我也是在独自上路之后,才越发唤起了自己的敬畏之心。不过,作为“马路杀手”的只是汽车司机吗。穿着一身黑衣走在黑夜的马路中央的行人;戴着耳机陶醉在自己的世界、浑然不知身后有车的少年;威风凛凛地逆向穿梭于车流之中的电动车;一身是胆勇往直前地闯红灯的行人和车辆等等,不也往往成为一场祸事的发端吗。在要求别人负责之前,我们得先对自己负责。也许天会有不测风云,但若明知危而犯险,不就预先地将自己生命的决定权交到别人手里了吗。

所以,从广义上讲,车品见人品并没有错。我们与其把这句话当作一句“差评”而警惕地闭起心门,倒不如认真地反省一下自己的行为是否有何不妥之处。责任心不过是“交通礼仪”中最基本的要求罢了,大五人格中的“神经质”、“宜人性”亦体现在你的每一次斗气飙车或贴心礼让之中。2018年,第七个“全国交通安全日”提出了“细节关乎生命,安全文明出行”的主题,于我心有戚戚焉。别忘了耳边还有北京市第三区交通委的殷切嘱托:“道路千万条,安全第一条。行车不规范,亲人两行泪。”

其实,在这种广义的概念上来说,又何止车品见人品呢,万事皆可见人品啊。从现在起,努力做一个更靠谱的人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