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心理百科   >   正文
心理百科

【师说】薛定谔的猫是死是活要打开盒子才能知道

发布日期:2019-12-09    作者:文 | 孙浩令 图 | 李敏    编辑:田沐鑫    浏览次数:


有没有觉得这个场景似曾相识?

在你的场景中,你是A、B还是C呢?

同样是考前自我评估准备得很差劲,考后结果截然不同,似乎只有C是真的没有准备好,而A更多被称为“学婊”。排除一部分“故意为之”的情况,很多和A一样的同学表示很冤枉,因为他们确实觉得自己没有准备好。


为什么会出现这种情况呢?今天我们就来聊一聊考前准备的问题。

你永远也不会准备好

这句话是不是听起来有点可怕?别急。你可以问一下你自己,准备到什么程度你就认为自己准备好了?对你而言,准备好的标准是什么?把课本全部看一遍?对照课本自己做一遍完整的笔记?把习题全部做一遍?或者是以上全部?你可能会说,这不是最基本的吗?的确,掌握知识是我们在准备大到考研、小到期末考试的时候所要做的基本内容,可是,要做到什么程度呢?把老师讲到的课本内容看一遍是看课本,把边边角角备注附录都看一遍也是看课本;把老师讲到的重点摘抄出来是做笔记,把重点摘抄出来然后再进行总结加工延申也是做笔记;把习题从头到尾做一遍是做习题,把会的习题看一遍、不会的习题动手做一遍也是做习题……都是在看课本、做笔记、做习题,程度不同,付出的时间和精力不同,准备好的标准也不同。那么对你来说的标准又是什么呢?这是一个因人而异的命题,也是一个因时而变的命题:当你只有有限的时间时,你的标准是否也会随之发生改变了呢?


其实,“准备好”的状态更多的是一种理想状态,存在于我们的“想象”当中:在我们的想象当中,只要给予我们充足的时间,我们能够把那些东西从上到下从左到右从里到外地全方位多角度深层次地搞一遍,那样的状态才是“准备好”的状态,那样的状态之下才能够上战场。可是,这种状态你实现了多少次呢?现实的时间总是有限的,我们的精力总是有限的,即使把自己当做一个不知疲惫的机器7*11*7地去学习,理想状态都不一定能实现,更何况我们是注意力时间有限需要休息和放松的人。你比你自己想象得准备得要好

考试将至,我们的紧张、担忧甚至恐惧更多是来自于现实与理想之间的差距,现实自我与理想自我之间的差距。既然理想状态是不可能实现的,那差距就会总是存在的。如果因为有差距就对自己不满、对自己没有信心,就踟蹰不前,那这个准备状态将是一个无止境的过程,你永远无法迈出第一步,无法知道你实际准备到了什么程度,甚至可能因此贻误时机。准备好还是没准备好,这个判断是要由结果来做的,你的考试成绩、做事结果最有资格来判断你到底做好准备了没有。所以其实很多时候“准备好”只是一种心理建设,不是一种工作量评定。从这个意义上来讲,只要胆子够大、心态够好、自信够足,哪怕实际只做了25%的准备,依然可以自信地走上考场。当然这并不是在说我们可以随随便便地准备,然后靠迷之自信去应对考试,复习还是要认真复习的,该做的准备还是要认真做的,这里强调的是心理状态对能力的附加作用:同样是能得90分的能力,紧张地打开卷子与放松地打开卷子,对于记忆的提取能力是大有不同的。


所以大考将至,你要做的不是压榨自己的休息时间,用“我今天复习了15个小时”来给自己“我努力准备了”的心理安慰;不是一发现做错了题就万念俱灰觉得自己考不上了、要挂了。谎言说了100遍你自己也会相信,预言自己会失败,那最后十有八九会真的失败(点击别人对你的预言实现了吗?,了解自我实现预言的作用。)考试之前,尤其是对你而言特别重要的考试之前,你觉得紧张、担心,这是一件再正常不过的事情,很多人都是这样,所以这时候考验的不是知识储备水平,而是心态调整能力:要调动起自己的蜜汁自信,相信看过的书、做过的题都已经在脑子里留下印迹了,你要做的只是把它们提取出来而已,而一个放松的心态会让你更容易提取出来。

薛定谔的猫到底是死是活,这个问题的答案要打开盒子才能知道。在打开盒子之前,你只需要告诉自己:

我可以!我能行!我会成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