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心理百科   >   正文
心理百科

开学在即,你准备好了吗?心理Q&A(二)家庭关系篇

发布日期:2020-04-20    作者:赵婧婧    编辑:孙浩令    浏览次数:

Q1:虽然在家里的时候很烦父母的唠叨,但是想到回到学校之后,就不知道他们什么情况了,会觉得很担心,不知道他们在家里还好不好。我该怎么办呢?

A:从你的问题中,我看到了你有一些焦虑、矛盾和担心。焦虑来自你对返校后自己和家人情况的不确定性矛盾里面既有对父母的牵挂和不舍,还有对父母“唠叨”的一种小小的厌烦而担心是来自返校后不能陪在父母身边,不能及时了解他们的情况而产生的一种情绪。我从中看到你对于父母的那份体贴和爱,这是非常可贵和值得欣赏

首先,我想谈谈这些情绪产生的原因。一方面,我们离不开当前的社会大环境。中国社会科学院在疫情期间开展的社会心态调查结果显示,民众普遍存在担忧情绪,较高比例的人存在恐惧、愤怒、悲伤和恐慌情绪受到疫情的影响,家庭成员不得不在同一个空间密集互动居家生活难免会受到大环境的影响,这是厌烦、担心、矛盾、焦虑等消极情绪产生的一个宏观环境。另一方面,因为同学们正处于青少年期向成年早期的过渡阶段,追求自我认同和独立性是这个阶段的心理需求。我们渴望被当作成人,也希望获得更多任何和欣赏,如果没有满足,我们会有类似厌烦的情绪。某种程度上来说,父母的“唠叨”容易被我们理解为是一种“打扰”。

其次,我想谈谈怎样理解父母的“唠叨”。作为女儿,从小到大,我的妈妈经常“唠叨”我。即使我现在已经是两个孩子的妈妈了,每次见到我,我的妈妈仍然会“唠叨”个不停。从吃喝拉撒到工作家庭,再到孩子教育,都在我妈妈“唠叨”的范围,即使我现在已经到了不惑之年。曾经的我也非常不喜欢妈妈的唠叨,甚至是厌倦,以至于想逃跑。后来,随着个人的成长,我逐渐看到了妈妈“唠叨”背后对我深深的爱。不知道你的父母“唠叨”的具体内容是什么,希望你能看到内容后面他们对你的爱。或许是提醒你早睡早起,好好学习,长大能养活自己;或许是告诉你看手机时间太长会伤害眼睛;或许是让你记得好好吃饭,有一个强健的身体;或许是希望你规划好时间,为自己的将来打下基础;或许是献身说法告诉你他们作为过来人的经验,不想让你走弯路;即使是给你提出的建议,也来自他们对你的期待.......当我读到这些“唠叨”背后的内容时,排斥慢慢转变为理解,厌烦逐渐转变为感动。这是一个过程,做起来比说起来要难得多。所以,希望你下次可以尝试看一看父母“唠叨”之后的内容,或许你的心情会不一样,改变也会因此而发生。

最后,我就“怎么办”提供一些建议。一是先通过一些情绪调节方法,如冥想、呼吸、音乐、运动等调整一下当前的心情,让自己先安定下来。二是尝试着把你对父母的这份担心和关爱告诉他们,在当前形势下,来自家庭成员的支持是帮助我们缓解消极情绪的重要方式。三是进一步了解一下当地的疫情防控形势和采取的防控措施,相信也会带给你和你的父母很多安全感,毕竟,我们国家在整个疫情期间采取的各项措施都是有力有效的,而且整体的防控形势正在向好发展四是想告诉你,我们学校目前正在为同学们返校做充足充分地准备,从制定各种预案到应急演习,从物资准备到饮食卫生,都做了周密而详细地筹备。再者,返校后,你也可以通过电话、微信、音视频等方式随时了解家里的情况,不得不说,我们生活在这样一个便捷的“微媒体”时代还是很庆幸的,不是吗?

希望以上的回答能给你一些帮助和启发,也真心祝愿你和家人安康,期待在山大校园的久别重逢!

Q2:原来觉得和父母关系挺好的,这次在家待了很长时间,发现经常无话可说,我们这样的情况是正常的吗?

A:在这个问题中,我看到了你对于这段时间和父母关系变化的一种感知和困惑,同时想用“是否正常”来做一个评估。在你的理解中,和父母有很多话说是关系挺好的一个表现所以你现在不确定,和父母无话可说是否就代表关系不好。评判是否正常,我认为还要看你怎样去理解和感受“家庭关系”。

在回答这个问题之前,我想分享一下对于和谐家庭关系的理解。在我看来,在和谐的家庭关系中,成员之间既有连接,又相互独立;既有家庭规则基础上的父母权威,也有尊重孩子独立性的民主决策;父母在子女眼中有时候是“长者”,有时候又是“忘年交”;家庭成员之间彼此支持,能感受到轻松、愉悦、温暖力量。

一方面,你可以看一下经常无话可说的原因是什么?是缺少共同的话题?还是你说的话他们不能完全理解或认同?是他们说的话在你看来有些无聊?可以尝试一下把你的这个“发现”告诉你的父母,问问他们的感受和看法,彼此交流一下,或许有不一样的收获。

另一方面,我建议你进一步核实一下主观感受。比如是否能感受到父母对你的爱;当你有话要告诉他们的时候,能否得到他们的理解、认可和欣赏;当你需要他们的时候,他们能否给到你支持等等。如果回答是肯定的,我认为说话的多少并不会直接影响到你和父母之间的关系。

最后,我想谈谈另一个可能的因素,就是家庭成员的个体变化会带给家庭关系的变化。比如,你现在处于一个由青春期到成人期的转变,世界观、价值观、人生观正在形成,同时又受到外界环境的影响。你的人格、处事方式等也会随着环境和经历的丰富而发生变化。之前父母的很多观点和方式你认为是无可挑剔的,但是这个阶段,你或许对他们的有些观点持怀疑态度,想去反驳,但又担心后果是否会影响到你和父母的关系在这种背景下,你说的“经常无话可说”往往会发生。这样看来,这种情形成为你成长过程中的一段经历。

 

Q3:在家待了很长时间,发现父母还是把我当成小孩子看,可是我已经成年了,我该如何让他们知道我已经是个大人了呢?

A:从你的描述中,能看得出你对于“成人感”的渴望,这是作为大学生这个阶段的显著发展特点,即追求独立和自我认同。虽然我现在已经是两个孩子的妈妈,人生也到了不惑之年,但我的父母仍然把我当成孩子。因此,我想告诉你的是,无论我们多大,在父母眼中永远是孩子,这是我看到和相信的一个事实。因此,父母的“呵护”之心是他们的天赋角色带来的,我们难以改变。承认这样一个现实是第一步。

接下来,如果时空允许,可以尝试着把这种感受和想法跟他们沟通一下,告诉他们你未来的规划,以及你想成为一个什么样的人,让父母看到他们的孩子是有理想、有志向的。

不知道你对于大人和孩子的区别有怎样的理解?在我看来,除了年龄,大人是要具备相对成熟和独立的人格,具体来说表现为具有独立的思想、理性的思维、稳定的情绪、平和的心态,此外做事有目标、有计划、有行动,同时还要对自己的行为负责,对结果担当。

因此,对于“如何让他们知道我已经是个大人”这个问题,是否可以转换成:我怎样做才能让他们看到我的独立和成熟。为此,你可以从思想、态度、行为等层面,通过言行举止,让父母看到你的变化。比如,小孩子容易自我中心,而成人会替他人着想;小孩子做事没有目标和规划,成人会设定中长期规划,并为了目标而积极行动;小孩子有情绪会通过哭闹来解决,成人会用更加成熟的方式来表达和处理等等。

当父母通过你的言行举止看到你的独立和成熟时,我相信他们会有一些改变,或许会实现你的这个目标。



Q5:我一直觉得自己很能控制情绪,但是这段时间却经常和家人发脾气,有什么好的情绪管理方法吗?

A:管理情绪是我们每个人都要经历的功课。情绪没有好坏,通过其引发的主观感受可以分为积极情绪和消极情绪。我们通常都希望有更多积极情绪,而对于消极情绪,我们多数时候是不喜欢的。在这个场景里,你通过对家人发脾气来表达你的情绪,而这并不是你喜欢的方式。所以,对于这个问题,我是不是可以理解为其实困惑的是如何管理消极情绪?接下来,我想从怎样看待消极情绪、怎样与消极情绪相处和怎样表达消极情绪这三个方面回答。

首先,我们怎样理解和看待消极情绪?从生物进化的角度看,它是有积极意义的。比如愤怒代表一种自我保护,恐惧让我们远离危险等。婴幼儿会通过哭闹来表达自己的需求,比如饿了、冷了、困了、需要人陪伴了等等,多数时候得到了看护者的接纳和回应,从而能够健康快乐成长。但是随着年龄的增长,以及受到社会文化、家庭教养方式的影响,很多时候我们的负性情绪是不容易被接纳的。比如有一些规则会说不可以发脾气,发脾气是不好的,好孩子要乖等等。本质上来说,不被接纳的并非是情绪本身,而是情绪的表达方式。因此,源于需求未被满足而出现消极情绪是很正常的,但是如何表达和处理消极情绪是我们需要不断学习。

那么,如果消极情绪来了,我们怎样与它相处呢?从自我成长的角度,学会与情绪相处一件更重要的可以尝试采用呼吸、音乐、运动、写作、诉说等方式进行调节。不过在此我想给你推荐处理情绪的5步法:1.觉察。充分发挥“自我意识”这个神器,意识和觉察到这些“不速之客”,万事开头难,做到第一步可以说是成功了一半。如果你在发脾气的瞬间,意识到你有消极情绪了,那就给自己一个叫停手势或内心发出一个“stop”声音。2. 感受。先不要评判情绪的好坏,就像感受一个物体那样去感受这个情绪,看看它的形状、大小、体积、颜色、气味、温度。3. 允许。你可以不喜欢它,尝试着允许它存在。如果有种冲动想把它推走,那就承认这种冲动,而不是采取行动真的把它赶走。4.接纳。无论它是什么,都是你真实的经历,无所谓好坏,内心因此恢复至最初的平和与宁静。如果前3步都能顺利完成,那么这一步就是水到渠成了。5.表达。情绪产生了都是需要被表达、宣泄出去的,长期积累的情绪不仅影响我们的心情,也可能会对身体产生危害你可以采用自己习惯的适合的方式表达你的情绪。

怎样表达消极情绪才是合适的这里我们需要把握一个原则不伤害自己和他人上面提到的这个场景中,你通过发脾气来表达你的情绪,某种程度上影响了和父母的关系,但值得欣赏的是,你意识到这个问题并且想做出改变那么对发脾气的行为向父母道歉是首先要做的。其次是反思你发脾气的原因是什么?是父母没有满足你的需求,还是你没有得到他们的认可还是其他?建议你尝试下面的语句表达你的感受、希望和需求:我现在觉得...其实我希望你们能.....我想要的是..... 也可以尝试用短信、书信的方式详细说明。作为2个孩子的妈妈,此刻我也想告诉你,天下父母的爱是一样的,但表达爱的方式各有不同。不知道你的父母以怎样的方式表达对你的爱,当你有一天能看到这份爱,相信你会更加地理解他们和爱他们。如果有时间,推荐你了解一下萨提亚家庭治疗模式中的沟通方式,希望对你更有帮助。

不知道以上内容是否能回答你的问题,希望你能在情绪管理上有所收获和成长,也祝愿你和家人幸福快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