可能大家都听说过也笃信不疑这样一个信条:如果我们想要使民众获得最大限度的福利,其方法就是使个人自由达到最大化,通俗来讲就是人们的选择越多,自由也就越多,自由越多便能给人们带来更多的福利。这个想法已经如每天都需饮水一般根深蒂固地印在我们的脑海里,镶嵌于日常生活中,以至于很少会有人对它提出质疑。
心理学家巴里·施瓦茨在之前一次TED演讲中提到了这一信条,他通过举一系列生活中的例子来告诉我们物质生活丰富后人们选择的增多到底会为人类群体带来什么。
施瓦茨家附近有一个规模不算大的超市,然而仅仅是这样规模的超市却出售多达175种色拉调料,如果你对这175种调料都不满意的话,你还可以利用超市里十种不同品牌的特级初榨橄榄油和12种葡萄醋来重新调制出一大批自己喜欢的色拉调料,这对于人们来说绝对是不小的一堆选择。除了这种在购物方面的选择增多外,在人类生活的其他领域同样存在着选择的爆炸式增长,选择增加后的好处人们都不言而喻,但凡事都有两面性,施瓦茨在演讲中从另一面对上文这个深入人心的信条提出了质疑。
过多的选择带来的不是解放,而是束缚和麻痹,人们在如此多的选择中做出决定是一件非常困难的事情。施瓦茨的一个同事在Vanguard的投资记录中发现了这样一个规律:当这些客户向他们的雇员提供的互助基金种类每增加10个,参加的人数就减少2个百分点,也就是说当公司提供50种基金时,雇员参与的人数要比提供5种基金时下降百分之十。面对这50种基金选择,雇员想要做出一个最恰当的决定简直太过于困难,因此他们干脆将其搁置,以后再议,也正是因为这份选择的困难导致他们连雇主给他们的那笔相当可观的对等补助金都白白放弃了。
谈完了上面所讲的第一种负面影响,再来看看第二种——即使人们通过努力克服了僵化和麻痹而终于做出了一个正确的决定,我们对自己所做出的决定反而不如可选性少时更加满意,原因主要有以下四点:
1、总是不满意自己做出的决定
举个例子来说,面对众多的沙拉调料品种,如果你买了一种觉得不尽如人意,你很容易就想象如果买另一种就好了,这种想象中的另外选择引得你对已经做出的决定感到后悔,这种后悔心情引得你对原先做出的选择的满意度打了折扣,即便那确实是一种不错的选择。
2、机会成本
一种物品的价值取决于人们用来与其作比较的其他东西,当人们有许多选择可以考虑时,就很容易去想象那些已经放弃选择的物品的吸引人之处,这便总是使得你对已经选中的那个觉得美中不足。选项越多,这些选项里吸引人的东西也就越多,这些东西最后便都成为了机会成本。
3、期望值增高
当选择比较少、物质没那么丰富的时候,人们有可能从这些有限的选择中体验到惊喜的感觉。如今工业化社会物质生活极为丰富,选择众多,凡事都要尽善尽美仿佛已经成了理所当然的事情,对于每一件东西你最多也只能希望它不比你预期的差,从而难以再感受的惊喜。因此,知足常乐反倒是通向幸福的秘诀之一。
4、承担责任者变为自己
在前工业社会时,牛仔裤的款式单一,买一条不合身的牛仔裤责任在于商家,在于这个不发达的社会。现代社会里商场中有上百种牛仔裤供人选择,花时间挑选却买到不合身的衣服责任便在于自己了,因为你总是会因为标准太高而责备自己。
毫无疑问,有选择当然要比没有选择要好,但是我们并不能因此而推断出选择越多便越好,在有益和有弊之间存在着这样一个关键值,一旦超出便会由利转弊。
现在发达社会所面对的选择过多的难题,帕累托最优法有这样一种见解:如果把物质发达社会创造出来的这些可选择的人力物力拿出一部分来,投入到那些现在还没有足够选择的社会,那么不仅可以提高那里人的生活水平,发达社会自己人的生活质量也同样可以得到改善,产品的再分配会使所有人的生活好起来。
人们福祉与自由的获得不在于过多的选择,而在于适当的选择,当你下次再面对这种公认的信条时,不妨想一想,再想一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