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心理百科   >   正文
心理百科

师说 | 被求助后我只能安慰,这样真的有帮助吗?

发布日期:2021-10-04    作者:文章/孙浩令 插图/栾雅喆    编辑:许奕清    浏览次数:

10月10日是世界精神卫生日,今年的主题是“青春之心灵,青春之少年”。科普心理健康知识,创造有利于大学生健康成长的外部环境,这是SDU心理中心一直在做的事情。这一周,我们不聊“知识”,来聊聊“意识”——当你遇到问题时的求助意识。当然,如果你想了解更多知识,也可以点击下面的链接了解:

我的朋友患了抑郁症,我该怎么办

妈妈,我的心理“感冒”了

那些被时间吞噬了的灵魂们

盘点常见精神心理问题十大误区(2020)

盘点常见精神心理问题十大误区

一天,我们收到了一封来信

同学,你听说过心理咨询吗?



生活中、咨询室里,经常会听到类似这样的表述:

“难受的时候,我不愿意和朋友说,因为我觉得他们不能给到实际的帮助,只能是一些不痛不痒的安慰。”

“我不觉得他们能帮到我,他们能想到的我都能想到,那我跟他们说还有什么意义?”

“好友跟我吐槽自己室友的不合理行为,我除了和她一起去批判室友、劝她去和室友协商之外,似乎也没有其他切实的帮助可以去提供。”

“朋友在我面前很伤心地哭,我只会安慰他,觉得自己好没用。”

 ..........


他们中的一些是求助别人的人,一些是被求助的人。虽然身份不同,但却有同样的疑惑或顾虑:安慰真的能给别人帮助吗?没有“有用的”帮助的求助是没用的吗?

可是,什么叫做“有用的”帮助呢?只有“解决”问题才是“有用的”帮助吗?

如果是这样的话,那同龄人之间的大多数求助就都是无用的了,因为同是还在求学的大学生,谁也没有比谁高出几个段位,你“解决”不了的大概率他们也解决不了;向父母的大多数求助也可以省省了,即使多了些经验,在他乡的他们对于你在学校里遇到的事情似乎也是鞭长莫及。

但,遇到困难的时候、难过的时候、烦躁的时候,你好像还是会忍不住有倾诉的冲动(虽然最后不一定施行),对吗?哪怕他们给的建议是你早就想过的,哪怕他们只能给到一些看起来“没用”的安慰。所以,似乎这里还有一些其他东西在驱使你走向他们。

被抱持的需求

精神分析里有一个概念叫做“抱持”。这是一个很难被准确定义的概念,或许你可以从字面上对它的丰富含义窥得一二:不仅有生理层面的体验,也有心理层面的体验;它预示着一个安全的环境,一种被“托住”的安稳。虽然开始时被精神分析大师温尼科特用来强调母亲所营造的抱持性环境对于婴儿成长的重要性,但后来人们也发现随着人的发展,被抱持的体验从生理领域转到了情感领域,并且变得更加象征化(Fromn,1941)。(我尝试把这部分说清楚,如果失败了,你也可以直接阅读下一段)。

核心就是,人,是有情感需求的,是需要被支撑的。一个摇摇欲坠的帐篷和一座红砖白瓦的小屋,显然后者更能让人感到安全。而那些感同身受的体贴和安慰正是加固这座小屋的砖瓦。谁不想加固呢?于是,驱使你走向他们的动力之一就有了。


心智化的能力

这里涉及到另一个概念:心智化(心智化是站在外面来看你自己,从内心里面来看别人——Jeremy Holmes)。这是一种对于我们个人和人际关系都非常重要的能力,有涉及到自我的部分,也有涉及到他人的部分。这里我们只看心智化能力对于我们理解、安慰他人的作用。或许你更熟悉的一个说法叫做“将心比心”。比起看起来就不走心的“我也这么觉得”“这件事确实很难”“画个圈圈诅咒他”这样的敷衍式聊天(当然有时候这样的话也会起一些作用),真正地站在对方的角度理解对方、体察对方的情绪感受,由此而说出的安慰才能真正起到作用。



之所以是“看起来”,是因为有时候你确实很感同身受对方了,结果就是难受的情绪也堵在你的心口,你语塞了,最后只能说出“这件事确实很难”这样看起来很没用的话,但这时候也是真心的安慰了,因为你的心意会通过你的表情、语气、神态传递出来(这也是为什么文字交流更容易引起误解的原因,因为会丧失很多信息)。

所以,你看到了吗?那些你以为对方需要的建议、措施也许并不是对方想要的(如果有可能,心智化对方的需求),而你在将心比心的过程中所传递出的关心和爱才是对方愿意一次又一次来找你的重要原因,而这也反过来证明了你的安慰对Ta的重要性。同样的道理,当你在倾诉的时候,或许也不是想要一个答案。

性别差异的影响

除了这些人们共通的部分外,性别差异也会有一定的影响。这里的“性别”不是指绝对性的生理性别,或许可以理解成是心理性别。每个人都有“男性”的部分,也有“女性”的部分,而男性和女性在情绪低落时的需求是不一致的(心智化对方的需求真的很重要啊)。女性需要别人聆听她的感受,而不是替她分析和建议;而男性需要独自安静,而不是勉强他细说因由。所以,当一位女性来找你诉苦时,当下最该做的是耐心的倾听、同理地感受、真诚地回应,至于分析和建议,可以等对方情绪脑下位理智脑上位的时候再来进行;而当一位男性表现出低落的时候,安静的陪伴、表明你一直都在的态度对他而言已经是最大的安慰和帮助。

心智化你的需求

你有没有想过,当你在追求一个“有用的”帮助的时候,你真正在追求的是什么呢?是对方的认可吗?是对自我价值的肯定吗?如果是这样,那问题的重点是不是应该在你的自我价值的建立方式上?重视他人的评价这本身无可厚非,我们每个人都不可能完全依靠自己来认识自己,但如果他人的评价和认可在你的评价体系中比重太大,那或许就是一个值得反思的方面了。所以,安静的时候不妨心智化一下你自己的需求,看看是什么阻碍了你向别人说出你的安慰,又是什么阻碍了你向别人寻求帮助。


让人无奈的是,当你体验之后你才会认同,当你认同之后你才会实践,而当你实践之后你才能有体验。所以,知道求助的好的人会经常求助,也会善待他人的求助;而不屑于求助的人从不求助。

如果你是一个不曾求助的人,如果你是一个从不给予安慰的人,如果这篇文章多多少少有一点触动到你,那希望在下一次你觉得承受不了的时候能够敢于向别人说出你的感受和想法;下一次别人向你诉苦吐槽的时候,你也能自信且坚定地给予你的安慰,这对你、对他,都将是莫大的帮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