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心理百科   >   正文
心理百科

TED心世界 | 为什么认为自己丑会对你不利?

发布日期:2025-10-22    作者:汪龙佳/文,王逸青/图    编辑:学生    浏览次数:

“X月不减肥,X+1月徒伤悲”、“再瘦几斤穿衣服会更好看”、“皮肤不够好”、“法令纹太明显”、“你的黑眼圈越来越明显了!”……白瘦幼的长相似乎成为了美的标杆,随之而来的容貌焦虑仿佛成为了社会的一个普遍现象。


在这期TED视频中,演讲者Meaghan Ramsey以Why thinking you're ugly is bad for you为题,向我们展示了因对自己的身材和长相不够自信而产生的惊人影响——从更低的平均分到更高的物质滥用的危险,分享了要打破这一现状可以尝试做的事情。


演讲者以自己的侄女最喜欢做的事情之一就是盯着镜子里的自己为例开启,谈到侄女非常喜欢自己在镜子里的影像,会边笑边叫,然后给镜子中的自己一些大大的、湿湿的吻。


但是这样的情况不会出现在很多成年人当中。


每个月都有一万人在谷歌上搜索“我丑吗?”——这是演讲者抛出的一个数据,相信在中国的社交平台上,也会只多不少。演讲者展示了一个女孩的视频,出于家人和同龄人对自己美丑判断的不一致,她选择发布自己的视频让网友做判断。




由此,演讲者提到了这种“容貌焦虑”的根源是今天的流行文化中对女性的刻板印象和公然物化结合在一起。从中不难看出女孩子们是怎样定位自己的,但是男孩子们对此也不能幸免。他们渴望拥有轮廓分明的下巴线条和像英雄般的体育明星以及花花公子音乐艺术家所拥有的六块腹肌。


可是,这些将更多的时间和精力花在外貌上,而对于其他方面的身份认同关注更少的人,会在人际关系、体能发展和学习等方面开始受挫。以考试成绩为例, 觉得自己不够好看特别是觉得自己不够苗条的人,跟那些不关心这些的同学相比,可能得到的平均分数要更低。对身体的信心不足会削弱学业成绩,而且也会有损健康。那些对自己身体信心不足的青少年会更少参加体育活动,吃更少的水果和蔬菜,而会更多参加那些不健康的、可能导致饮食失调的体重控制训练。他们的自尊心也会更低,更容易受到周围人的影响,并且有更高的抑郁的风险。基于以上理由,演讲者推断他们有更高的风险去做物质滥用、快速减肥、整容和自残这样的事情。最为可怕的是,这种追求不会随着长大而改变。



演讲者的结论虽然是基于美国和芬兰的数据,但是生活经验告诉我们:在中国这样的现象也不是少数。直角肩、A4腰、IPhone腿、锁骨放硬币、反手摸肚脐……网络上,各种“身材挑战”层出不穷,甚至身边也会有朋友参与其中。在“颜值至上”的时代里,我们普通人又该如何自处呢?


培养自己对身体充满信心。现在已经有许多这样的项目帮助青少年去克服跟形象有关的压力,并且建立他们的自尊心,但是大多数效果甚微,甚至无意中起到了反效果。研究表明最好的项目跟六个关键领域有关:家人和亲朋好友的影响,媒体和名人文化,如何处理调侃和欺凌,其他人基于长相的竞争/比较的方式,对相貌的讨论(有些人称之为“身材谈话”或“肥胖谈话”),尊重和看待自己的基础。


学会去关注外貌以外的其他点。有人常说,人的外部是一本书的扉页,往往会决定人们会不会打开它。但是,这个说法只适用于少数不知道自己该看什么书的人,对于有明确目标的人来说,书里面的内容才是最重要的。所以,我们可以从一个人的努力和行动去赞美他们,而不是他们的相貌。


这种“颜值至上”的文化,需要各方利益团队一起努力去改变,这样我们的孩子才能在成长中获得完整的自我,重视个性、多元和包容。如果真的有一天,我们不再过分关注自己的颜值,也就不会太介意美丑,这样演讲中所出现的因为觉得自己丑而可能产生的不利影响也会烟消云散了。


国货品牌自然堂有一句广告语非常深入人心,小编在这里转赠给大家——“你本来就很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