电影《情书》想必很多人都有所耳闻。影片中,靠着藤井树(女)不断向博子介绍往事,将一段被隐藏的青春故事展现给观众。
那么问题来了,藤井树(女)为什么会愿意不断地帮助博子呢?藤井树(女)愿意为她找来初中时的试卷、亲自去学校为她拍摄照片、不厌其烦地借一封封信讲述当年的回忆,这些事虽不是大事难事,却也繁琐。如果博子上来就提出这些要求,恐怕不论是谁都会选择拒绝吧。在我看来,博子能够一而再、再而三地获得援助,富兰克林效应是功不可没的。
什么是富兰克林效应?本杰明·富兰克林是美国独立战争的领袖之一,在他还只是宾夕法尼亚州的一名州级议员时,他想争取到另一名国会议员的认同与支持。但他并没有卑躬屈膝去套近乎,而是写了一封信,很客气地说:“我特别想欣赏拜读一下您的新书,能否借我几天?”这位议员二话不说便把书送了过来,富兰克林则于一周后归还,并附上了一张纸条,表达他的感激之情。没想到,在下一次国会会议中,这位议员主动找富兰克林谈话,后来甚至成了非常好的朋友。这个案例告诉我们,有时候曾经帮过你一次忙的人会比那些你帮助过的人更愿意再帮你一次忙。托尔斯泰也曾在《战争与和平》一书中写道:“我们并不因为别人对我们的好而爱他们,而是因为自己对他的好而爱他们。”

回到电影中来。一开始,双方只是偶然通信。在阴差阳错知道对方居然和前男友藤井树(男)同名还相识之后,博子希望对方可以讲一些以前的故事。这样一个小小的要求,在已经“被迫”和博子通信数次的藤井树(女)看来,也并不过分。于是,她将自己的回忆写了下来,寄给了博子。
一旦开始帮忙了,就更不好意思回绝了。结果,虽然身体还未康复,藤井树(女)还是亲自去了一趟初中,为博子拍下照片,并坚持为她寄信,讲述过去的故事。从中可以看到,富兰克林效应发挥的巨大效力。

富兰克林效应是如何形成的呢?你希望获得一个陌生人的支持,那么通过请求对方做一些小事(比如帮你拿杯水),可以迅速拉近你们之间的距离。同时,这可以让对方在心理上形成一种“路径依赖”——即一旦进入某一路径,比如帮助对方,就会沿着该路径一直发展下去,即会继续答应帮助对方,哪怕是一些更高的要求。经济学上有一个术语,叫作“沉没成本”,它是造成路径依赖的主要原因。你已经帮助对方做了许多事情,如果现在你拒绝对方,会担心这将导致你之前帮忙时所积累的信任关系破裂。为了保护之前的“投资成果”,你会选择继续答应帮助对方。
富兰克林效应在生活中的应用十分广泛。尤其是对于陌生人,如果想要获得对方的支持,不妨先请求对方为自己做一点小事情。在处理熟人之间,包括家庭关系、爱情关系时,也要注意这一效应的作用。
你也许会有这样的抱怨,在一段友情或是爱情中,你明明付出了很多,对方却没有同等地反馈你。你的一次次付出,在大脑中形成路径依赖,会让你继续付出。为了解释这份付出,你的大脑会告诉你,你是多么爱他。如此一来,你就会更容易觉得,对方不够爱你。所以,要想让对方也同样爱你,就要活用富兰克林效应,让对方也多付出,对你形成依赖。只有一方付出的感情往往不会长久,被宠爱的只会有恃无恐。

当然也要防范生活中有人用这一效应来影响你:一些人总是用一些小事来麻烦你,你虽然很想拒绝,可以却不知怎的就是开不了口,那很可能你已经深陷富兰克林效应中了。面对过分的要求,一定要勇敢拒绝,不然吃亏的只会是自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