姓名:超烦人
烦恼关键词:观念不合 导学矛盾
注:视频内容为虚构,如有雷同,纯属巧合。
问题概述
导学关系是研究生们非常关注的问题,相信不少同学在上研究生之前都曾偷偷许愿:“希望我的导师学术水平高,不让加班,能多发钱;还要善解人意,情绪稳定,不爱发火;毕业的时候要是能帮忙找到个好工作就更棒了......”这样的梦想不用想也知道,很快就会被戳破。
视频中的同学感受到导师给自己的工作量很大;开组会没有提前通知;做任务没有明确的标准,需要不停的修改;还经常给学生画饼等等。这位同学对这些情况很是无语,但碍于自己是学生,有些不满难以表达,慢慢积攒下来,感觉矛盾越来越多。无论对于导师,还是对研究生阶段的学习都产生了抵触情绪。
理解分析
导学关系,说到底还是两个人的关系。要想处理好导学关系,在研究生生涯中收获师生情,就要深入地了解一下导师。导师是具备了较高学术能力的研究者,研究生在仰望导师的同时,不要忘记导师说到底还是普通人,可以用理解普通人的方式来理解导师。
说到对人的理解,不得不提萨提亚关于人的理论。维吉尼亚·萨提亚(1916-1988)是举世闻名的心理治疗师和家庭治疗师。她认为人就像一座冰山一样,我们能看到的只是表面很少的一部分——行为,而更大一部分的内在世界却藏在更深层次,不为人所见,恰如冰山。冰山从上到下依次是行为、应对方式、感受、观点、期待、渴望和自己,如下图所示。
这位同学关注到了导师的行为,如果深入分析其深层次的原因,可能有意想不到的发现。比如,和导师共同制作的PPT。导师总是不满意这件事,可以看出导师对这件事很上心,其观点可能是:汇报材料是对过去研究的整理总结,汇报的材料应该尽可能严谨、完善,如果能出彩就更好了。期待可能是:学生能够理解研究重点,并且能很好地呈现出来;也期待这个PPT能得到同行专家的认可。更深层次的渴望可能是:希望被同行专家认可,也对前段时间努力工作赋予更加值得的意义。可能这个渴望特别强烈,才会一遍遍地调整思路,想着找到一个更好的表达方式。虽然最后又回到了第一版,那也是在不断探索、比较之下得到的最优解,中间的过程也并非全无意义。
同时,我们要知道,在研究生了解导师的过程中,相信导师也想了解学生,与学生更好地相处。只有这样才能产出更多的科研成果,也能让自己在工作中身心舒畅。所以,导学双方对于相互了解、彼此沟通、相亲相爱的需求是一致的。比如,这位同学所说的“画饼”,在导师那边可能是确实想要做到的方向,那些美好的愿景也确实是导师想实现的,想要以此来激励学生。
帮助建议
研究生阶段不但是同学们学习、科研的黄金期,同学们也可以在这段时间里更好地理解他人,学会处理与他人的关系。如果有同学遇到了和视频中的同学类似的导学关系问题,不妨按照下面的思路进行调整。
第一步,理解并思考导师各种行为“冰山”下的部分。如以上所讲,在看到导师的各种行为和表达时,深入思考导师内在的应对方式、感受、观点、期待、渴望。结合各种情况下的情况,综合分析后,搞清楚导师的内在是什么样子的。
第二步,体察导师的“冰山”和自己的“冰山”之间能否融合,或者能在多大程度上融合。聪明如你,可能已经想到:我们也可以用这个理论进行自我分析,搞清楚自己的内在。在探索彼此的内在冰山之后,看看彼此的信念是否相通,导师对自己的期待和自己对自己的期待是否一致,是否有一些共同的渴望......正如世界上没有两片相同的树叶,世界上的两个人也不可能做到所有方面都一致。如果大部分能够一致就要恭喜你了,你可以在一致的部分更深入的融合,得到滋养。在不一致的部分,也可以深入探索一下,比如,可能有些是你现在还没有办法理解的,但可能将来当你学识更渊博、能力更强之后可以很好地理解。可以抱着欣赏的态度审视一下,而不是一味地否定。
第三步,学会合理表达自身需求。如果发现导学双方的“冰山”有很多地方都不相融,也可以用适当的方式与导师沟通。比如视频中同学感受到工作量太大,如果已经无法承受了,可以跟导师好好沟通一下。但要注意,沟通不是抱怨,不是指责,而是更多地运用一致性表达的方式(参见公众号文章萨提亚沟通模式的文章)表达自己的感受,提出可能的解决方案。
希望研究生同学们可以放下对导师的各种预想和防御,从真诚、互利的视角与导师坦诚沟通,相信会有不一样的发现。
同学有话说1
同学你好,看了你的视频,听起来导师的行为让你感到无语和困惑,作为研究生,你可能会面临很多学业和生活上的压力,而导师的行为可能会让你感到无所适从。然而,如果我们把每一个人都当成真实的人来看的话,其实会发现,世界上每个人的行为习惯都很难说完全相同,而刚好,你的导师想法的随机性强一些,而你则习惯于提前被告知时间安排,从而确保对生活的掌控感,导师这种突然性的临时安排会让我们生活的不确定性大大增强,从而产生无力感,所以产生不适感是在所难免的。
我的建议是:首先,应该面对你真实的自我感受,如果你觉得很有压力,不妨和导师好好沟通,让他知道你的想法和感受。有的时候,如果你不表达出自己的感受,总是觉得“忍忍就行了”,老师不一定能够准确感知到你的情绪变化,或许也不会认识到你们之间对时间安排的理解是不同的。相反,如果你礼貌又认真地向老师说明你的感受,并提出你的建议,相信老师也会非常理解你,并且意识到自己也应该做出一些改变。
第二个建议,也是我平时会经常用的一种心态,那就是——把时间距离拉长。很多时候我们会在当下面对困难时,觉得生活非常艰难,然而如果我们拉长时间距离,痛苦就自然消解了。举一个例子,可以设想一下,你80岁的时候,会因为回想起20多岁的某一天,因为没有出去玩而觉得特别生气吗?相信这后面的60来年,你已经经历了许多美好的时刻,你历经80年岁月后的充盈与快乐并不会因为这一天而有什么太大损失。因此,如果80岁的你不会愤怒,那么现在的你似乎也没有必要太过生气。给自己的心态松绑,心理接受能力就会大大增强。
第三个建议,在生活中主动做一些随机性的事件,形成“玩家心态”,接受在这个世界上触发的随机任务,主动尝试自己认知范围内的新鲜事物,这样会发现,生活中的不可控的偶然性事件也会带来很多意外的惊喜,从而让你能够更好地接受人生的不确定性。
同学有话说2
1、匹配现实情况
该同学首先有一个判断是“读研只有拿到录取通知书的那一刻是快乐的”,并将自己的经历与“牛马”进行了对位。尽管是以一种玩梗的心态如此表述,也表达了他对于“吃苦”的接受阈值过低。我会建议他需要认识到读研的本质其实也相当于是一种工作,进入导师的团队以后就难以避免被分配相关的任务而紧缩个人时间。这是读研的一个无法规避的现实性质,那么只能在心态上进行调整。
2、尝试有效沟通
该同学举了一个自己的美好假期规划被突如其来的组会打破的例子,尤其是去了以后发现并没有和自己有太多相关性。在面对这个情况时,我会分两点考虑给这个同学建议:
(1)不要过分预设“期待”。有规划是一件好事,但当我们连自己的心情也一并纳入其中时,反而会让自己陷入到情绪过敏当中,有什么细小的变动也会引起我们的过度反应。
(2)与导师进行沟通。我们也要认识到,导师也会犯错误。这位同学所提出的这种临时开会的情况,实际上是确实有损于他的个人时间安排的。如果条件允许,我认为可以向导师提出自己的感受,有理有节地表明自己的诉求。
3、适应社会角色
本质上,该同学的痛苦来源于研究生生活与自己的期待不符,或者从根本上来说是没有他想象得这样安逸。无论是个人安排的被挤占,还是导师的“画饼”,都充斥着落差感。我会建议这位同学尝试形构出自己的生活模式:
(1)首先要厘清自己的定位——考虑是否继续深造。如果确认想要继续而自己目前已经感受到了与导师的不匹配,那么可以尝试“改变赛道”;如果不再继续的话,那么放平心态,应做的都做到,就足够了,不用给自己太大压力;
(2)其次要找好自己的平衡——读研不仅是为追求一份学历,更重要的也是一次关于个人成长的选择。既然选择了读研,那么三年在学校里的时光,同样也是成长道路上的一节。这意味着我们不是仅仅读书、科研就足矣,也有人际关系要处理、身体健康要注意。找到自己乐于投入时间、精力的事情,无论它是否有物理意义上的收益,我觉得都是有助于己的。
4、小结
当前是一个“内卷”爆炸的时代,同样也是一个“内卷话语”爆炸的时代。我们每个人身处在当中,必然或多或少地面对各自的压力。是卷,还是躺,可能是两个最极端的选项,我们大多数人还是在摇摆不定中做着“仰卧起坐”。
从追求上而言,每个人都有想要卷的时刻。而既然有这一份“想”,那就证明它是你想要追求的事情。为你心爱的事情投入时间、精力,其实是很有幸福感的;从人类本性来说,每个人也都会想要偷懒、不劳而获,这是常情,但不应成为惰怠。
我认为这样的情绪是一种普遍与正常的存在。所以说,停止内耗,应该就是最有效的“拒绝内卷”。找到自己的赛道,并把自己投入进去吧!
同学有话说3
进入研究生阶段很多人会产业的误解就是觉得和大学很类似,但以我个人的经验来看,其本质的区别就是,要放下大学四年的学生心态,从社会实践的角度来进行工作和学习。说明白一些就是以打工人的心态进行工作和学习,同时对导师也要持类似的态度,即导师不是纯粹无错的学者。导师也会下达一些不尽科学的指示,这时你就要靠自己来判断如何能回应导师的指示,同时达到足够工作和学习效率。
有一部马伊琍出演的电视剧我推荐给这位同学,叫做《我的前半生》。里面有一句很经典的台词“我们是来赚钱的”。在职场里,交不到朋友可能是常态,能交到朋友才是惊喜。所以。对导师也是同样的标准。在这种学术职场里,能遇到良师益友那是惊喜,遇不到也不是意外,是很正常的事情,要学会放下大学时代那种对完美事物和老师的执念。因为导师也是普通人,他对一些事情的认识在深度上也许比你深,但你们的认识角度是不一样的。所以要学会用PPT进行简单高效、多视角的讲解,让老师明白你在学术学习工作上的处境,而不是生硬地把问题抛给导师,毕竟导师花在你身上的时间肯定是有限的,不要指望导师替你完成一些问题。如果觉得一些事情没有意义,可以考虑做出自己的决定,但同时也要想好对应的策略和方法。我的经验是简单按照导师的意思做一些,发现问题立刻做充足汇报,而后撤出。如果遭到老师的责怪,一定要学会提出或立刻落实解决措施,而不是去辩解和解释。
谈及项目,我觉得你可能没有意识到的是,所有的领导和导师虽然都握有一定的权力,但其实也负担着责任义务,甚至是风险。此外他们也有上级,你的一些感受,或许他们也会偶尔同感。我的一些同学已经在工作并且有了孩子,相比于带孩子,甚至他们会觉得上班更好。总之,随着成长,也伴随着一些自我时间的牺牲,会面对更多的挑战,当然也会有机会见证更多不一样的风景,自我也才会真正的成长。
同学有话说4
首先我觉得同学你应该先肯定自己,敢于把自己内心的困惑和难处表达出来,向有关的专业人士寻求帮助,这本身就是你迈出解决问题的第一步,是值得肯定的。其次,我想说的是希望你可以用更加平和的心态来接受真实的研究生生活,毕竟当你选择之后,你的出路在于好好度过当下的生活,顺利毕业。唯有如此,才是普世价值观上最好的出路。然后,对于科研工作的复杂和繁琐,我觉得你已经进入了研究生生活一段时间了,应该从思想上摒弃所谓牛马的观点想法,进而将重点转向如何能够高效地解决具体问题上,唯有解决问题才是一切问题的出路,才是从低谷走出的根本。最后,我想说可能你做不到立即就去改变,但是你做出的每一步都应该从肯定自己开始,通过对自己不断地肯定积蓄力量,陪伴你走向更加美好的人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