7月4日至7月5日,暑期课程《可食用花园营造与身心健康》于山东大学学生心理健康教育与咨询中心兴隆山校区咨询部开展,融合“朴门永续”的可持续发展理念,由土建与水利学院王新老师、心理中心刘倩倩老师带领学生打造了一个可感、可听、可赏、可食、可疗愈的生态花园,为学生带来一场放松身心的劳育实践课。
课程在设计之初,充分重视劳动育人的重要作用,结合学生学习压力繁重,需要减压放松的实际需求,致力于帮助同学们在劳作中寻求心灵的宁静。课程依托“田园心语”心理实验室项目,结合学科和专业特点设计劳育项目,重视新知识、新方法应用,创造性地解决实际问题,引导学生崇尚劳动、尊重劳动,懂得劳动最光荣、劳动最崇高、劳动最伟大、劳动最美丽的道理。
作为一门以实践为主的课程,课程以小班教学的方式,使得每个同学都能够充分参与其中。在课程中采用讲座与实践结合的方式,并穿插趣味小实验,确保“朴门永续”的生态理念能够被同学们完全接受。在实践环节中,同学们亲自动手育苗,体验播种植物的乐趣;并亲手设计与制作了昆虫箱,不但完善了园子的生态系统还掌握了木工和种植的技巧;同学们亲手设计建造的螺旋花园成为了园子里标识性的景观,吸引了过路的师生驻足园内参观赞赏。最后王新老师与同学们一同谈论花园的维护运营模式,并制作了认领名牌,鼓励学生认领一片土地进行长期的种植。学生将所学专业知识用于景观建设,体会“纸上得来终觉浅,绝知此事要躬行”的快乐;在劳动过程中,学生分工合作,从中体会如何更好地开展人际沟通;在遇到分歧时,学生通过“非暴力沟通”方式合理表达意见并达成共识,不仅丰富了生活经历,也结交了一群志同道合的朋友。
课程推进过程中,学生强化了劳动观念,提升了乐群、敬业、乐观的积极心理品质,了解和实践了“朴门永续”(Permaculture)的生态设计理念,亲身参与设计开发了可持续的生活系统,实现了生态教育功能。
来自土建与水利学院的卢嘉胜同学分享到:“在参加“可食用花园营造与身心健康”这门课的过程中,老师除了教给我们“朴门永续”的理念与花园营造的相关知识,更是带领我们进行了一系列的实践操作。育苗、除草、制作昆虫屋、搭建螺旋花园等实践活动丰富多彩,让我能够把学到的知识真正在实践中用起来,做到了知行合一。在进行实践活动的同时,我们也体会到了劳动与合作的乐趣,既锻炼了身体,又收获了友谊,整个人都变得更加精神爽朗。”
为期两天的暑期课程,时间虽然短暂,但成果突出。通过两天劳作,同学们亲手创造了一个洋溢生机、充满活力、能够静心凝神的心灵归宿。课后两位老师邀请参加课程的同学们参与后续“田园心语”实验室活动,共建生态花园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