随着毕业季的到来,许多同学即将走出校园融入社会生活。租房是刚刚参加工作的人们普遍选择的方式。一个朋友非常赞同那句流行的话“房子是租来的,但生活不是”,于是开始四处搜罗提升生活幸福感的东西。我看了看他找到的文章,里面提到的东西大多与北欧、温暖、精致为关键词,力推一些外形好看的装饰品。一闪一闪的星星灯、黑白色调的床铺、长绒的地毯,再加上精致的碗和盘子……似乎有了这些东西,幸福感就会长久地停驻在我们身边。
如此看来,幸福似乎可以靠钱买来,就像那句流行的话语:“何以解忧?唯有暴富”。我身边的很多人也都把自己的不快乐归结于没钱,但事实果真如此吗?精心布置的星星灯也许一个月就打开开关一次,毛茸茸的地毯在洒上可乐的时候总是令人心烦,香薰灯一直缺一瓶合适的精油而没有使用......那些号称可以带来幸福感的东西不过占了狭小屋子的更多空间,每天回去仍然吃着外卖刷着剧,跟网上邻居吐槽自己过得一点都不幸福。
那么,幸福到底是什么呢?心理学家认为,幸福感是由安全感和满足感共同构成的。下面开始复读机模式为大众所熟知的心理学家马斯洛提出需求层次理论,将人的需求由低到高分为生理需求、安全需求、社交需求、尊重需求和自我实现需求。安全感对应生理需求、安全需求,主要来源于生活的可预测性,如果我们的生活环境是稳定的,就容易体会到安全感:睡一觉起来明天还是去挤那班公交,明晚下班还是回到这个小窝,一切安排得明明白白。
满足感却复杂得多,我们需要满足的东西分为不同的层次。满足感主要来自于后三者,当我们的三种需求得到满足时,就会产生幸福的感觉。一个普遍流传的误解认为,钱可以使我们更加快乐,我们的不开心都可以用金钱弥补。心理学家们做过实验,发现金钱的确可以在一定程度上使人更加幸福,但当金钱增加到一定程度时,这种作用就不那么明显了。一方面是由于边际效用递减的原因:随着消费水平的提高,想要从物质中得到幸福感的门槛也越来越高,金钱的增加就很难再像最初那样带给我们快乐。另一方面,满足感在一定程度上来源于同他人的比较,当周围的参照群体拥有比我们更多的财富时,就很难满足于自己所拥有的东西。
同理,我们总认为瘦了就能更开心,变美就能更幸福,但却往往在实现目标以后还是无法满足。我身边一个同学就经历了这样的历程,为了通过女团的选拔,她天天泡在健身房,努力研究如何让自己更好看,虽然在我们看来,她已经足够美丽了。
因此幸福感并不是任何东西能够换来的,而是从内心生发出来的。只有珍惜自己已经拥有的,才能从当下体会到幸福,而不是向着假定的目的地拼命奔跑。一味向前冲,到达终点会有什么呢?不过是你“以为”应得的幸福罢了。
【为橘】
橘生淮南,淮北为枳。然而在瞬息万变的时代,为橘为枳挣脱了环境的束缚,往往取决于我们看似平常的小决定。
保持内心的美好,做淮北之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