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所谓努力奋斗,大概也只是想在失败的时候让自己心安理得一些吧。”
不知道这句台词有没有激起你的共鸣?为了让绩点高一些,努力了一学期,却发现结果并没有什么变化,不由得怀疑:努力到底有什么用?慢慢地,失去了为达成目标而努力的热情,仅仅为了心安理得而表面努力,甚至安于现状。
用尽了全部力气却一无所获,慢慢开始屈服于命运,不再做无用的抵抗,而是选择放弃自己。心理学上把这个过程称为“习得性无助”,即个体经历了持续的失败后,感到自己对一切都无能为力,从而对现实感到无可奈何的心理状态。美国心理学家塞利格曼做了一个实验:他把一些狗关在笼子里,蜂音器一响,就给狗以痛苦的电击,狗关在笼子里根本逃避不了。最初狗拼命挣扎想要逃脱,但经历多次试验后,狗挣扎的程度明显降低了。然后再把这些狗放在一个有着隔板并可以轻易跳过的笼子里,狗只需要轻轻一跃就可以躲避电击,但当蜂音器再响时,这些狗不但不逃,反而不等电击出现就先倒地呻吟和颤抖,连逃避的尝试都没有。相反,普通的狗可以轻松地越过隔板躲避电击。实验中的狗在开始的实验经历中,习得了“自己的行为无法改变结果”的感觉,因此当它们处在一个可选择的自主的新环境中时,也放弃采取行动来避免不好的结果。
除了文章开始提到的学业困难——经过多次努力学习,成绩却依然没有提高,那么干脆放弃,其实习得性无助也经常存在于我们生活中不易被注意到的方面:
1.父母永远不能理解我
小时候,自己有什么想法都会跟父母讲,但每次都会得到否定的答案,父母总说:你还小,你不懂……渐渐地,就会觉得无论自己提什么样的想法、做什么样的决定,父母都会反对,无论自己怎么努力都无法改变父母的想法,最终便不再愿意尝试与父母沟通,而是选择逃避和沉默,即使父母有很大的可能会表示支持和理解。
2.每段感情都会以失败告终
有位一起长大的朋友,她在中学时代谈过几场恋爱。不可避免地,交往过程中总会发生矛盾冲突,开始时她会积极地面对,通过交流、相互理解等方式尝试解决。但当她一次次努力沟通之后还是不愉快地结束时,她便认为努力没有用,有矛盾就说明不合适,再怎么挣扎都还是要分手。于是,在之后的恋爱中一旦出现问题,她便会选择结束,甚至越来越拒绝开始一段感情,即使这次可能有不一样的结果。
看了这几个例子或许你会发现自己或多或少地也有过习得性无助的时候,那我们为什么会感到无助呢?我们又该怎样改变习得性无助呢?下周同一时间将与大家继续分享!
参考资料:
1.微信公众号简单心理《如果每次努力都以失败告终,还要再继续吗?》
2.微信公众号Know Yourself《如何克服习得性无助》
【X说】
每个人在生活中或多或少地都会有些心理上的小困扰,【X说】想与你一起分享生活中的小故事、感受生活中的“小麻烦”。
在未知的人和故事中或许你可以找到自己的影子。每当到达故事的结尾,【X说】希望与你一起完成一次个人的小成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