感到被冒犯而愤怒时,全身颤抖,语无伦次;感到被伤害而悲伤时孤独自闭,不愿倾诉;感到压力倍增而烦躁时,脾气急躁,不善共事……情绪,无时无刻不在影响着我们的生活,而每一个人都有自己不懂得该如何处理的情绪。当它们发生时,我们手足无措,内心的激流迟迟无法平静,自我怀疑,陷入抑郁与焦虑。有些人会选择暴食、消费来宣泄,有些人会窝在床上打游戏,一集又一集地刷着肥皂剧,有些人试图用讨好他人来换取自我满足感,有些人酗酒抽烟……我们任由情绪摆布,做着荒唐而颓废的事,借此逃避情绪的攻击,假装自己还可以。
我们“怎样才能不做情绪的奴隶”?TED演讲者Mandy通过分享自身克服酒精上瘾而后成为戒瘾治疗师的经验,揭开逃避行为与讨好行为背后的真实动机,讲述自爱与自尊的强大力量。
正如Mandy所说,“上瘾只是一种委托的模式,你把情绪依托给了另一个东西,结果却起到了负面作用”。生活中,我们并不一定会为了转移情绪而对某物上瘾,但我们却习惯于隐藏真实而脆弱的自己。在这个过程中,我们越来越敏感,情绪日益受他人的话语和行为影响,牵连出许多附加的伤害性行为。
成年不久的我们或许也曾经历过这样的时光:害怕让父母失望,害怕不受朋友的欢迎,害怕自己不够完美……人无完人,每个人总能从自己身上找出缺点。如果我们用低自尊的目光看待自己,我们会显得一无是处,我们会害怕因为做错事而被抛弃。即便是当他人伤害到我们时,我们也会反问自己:“是我错了吗?是不是我哪里还做得不够好?”
讨好,作为一种典型的自我防御措施,被我们滥用。我们试图用努力变成别人所满意的模样来得到他们肯定,以弥补心理上的不完美感与不安全感。然而,当一段关系受到不可逆转的打击,或是我们自身的能力受到限制而无法变得完美时,我们开始自我挣扎,把所有问题都推给了自己,却不懂得如何发出求助的信号,于是陷入了焦虑与抑郁的情绪旋涡。
这样的行为模式或许来自于他人对自己的不断否定,或许来自于儿时的不公平遭遇,但不论原因是什么,伤害已经造成,最重要的是,未来我们该如何面对这些情绪,如何与自己的情绪共处,如何对待自己,进而如何与他人相处。就好比大多数人都会专注于“对什么上瘾”的现象与事实,而忽略“为什么上瘾”的真实原因与情绪作用。一个人内心真正的伤痕并未抚平,即便他通过药物作用短暂地告别了酗酒,当再次忆起旧的伤痛或是遇见新的困难时,他还会再次通过酗酒来逃避。
为了不做情绪的奴隶,我们必须首先去自爱,照顾好自己的身心,而后再去顾虑他人之忧;相信自己,不要太在意别人对自己的否定和看法,也不必去附和讨好他人;当负面情绪爆发时,不去依赖于物质和他人宣泄。强大自己的内心,才是掌握情绪的最好方法——察觉自己的情绪,分析原因,客观的审视自己,用自己的理性跟自己脆弱的那一面做朋友,直面自己的缺点和脆弱之处。
总而言之,自爱而后爱人,才能不做自己和他人情绪的奴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