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心理百科   >   正文
心理百科

TED心世界 | 强烈的利他心理从何而来

发布日期:2021-03-04    作者:于小斐/文 李敏/图    编辑:袁辉    浏览次数:

生活中,你可能经常听到类似于“精致的利己主义者”这样的词汇,不仅普通人如此,许多经济学家、哲学家也认为人的天性是自私的,仿佛“人不为己,天诛地灭”是一种无可反驳的定律。然而在一次TED演讲中,阿比尔盖·马什却表示有一些人会无私到会冒着生命危险去救其他人,也让她对利他心理的研究产生兴趣。这一切都要从她19岁那年说起。

 

 

阿比尔盖·马什在19岁那年的一个晚上为了躲避高速上的一条小狗而急转方向,不幸的是,她不仅没有避开那条狗,反而还导致车辆甩尾,在高速公路上急速旋转。就在她认为自己必死无疑时,一位勇敢的陌生人选择了靠边停车,在黑暗中穿越了四个高速车道来帮她修好了发动机,随后把她送至了安全区域。或许这个故事到这里就算结束了,因为那名陌生人并未留下自己的姓名和联系方式,阿比尔盖也未来得及说一句谢谢;但或许这个故事还未结束,因为这一晚改变了阿比尔盖,引导她走上了研究人类关心他人的能力的道路:这种能力从何而来?它又是如何形成与发展的?它最极端的样子又是什么?这些都是理解人类社会属性的关键。

阿比尔盖的研究从最缺乏利他心理和同情心的群体——精神病患者开始。研究表明这一群体的大脑呈现出三种特征:他们对识别痛苦的表情存在严重的障碍;他们的杏仁核处于非活跃的状态;他们的杏仁核比平均水平小18%-20%。在经过研究后,阿比尔盖却发现那些拥有非凡利他主义的人的大脑构造则与这些精神病患者完全相反:他们更容易识别害怕的表情,害怕的神情同时会传达出迫切需要帮助和情感上的悲痛,这些便会引诱出目击者的怜悯之心和想去帮助的欲望;他们拥有更活跃和更大的杏仁核,而杏仁核是人类大脑中负责识别痛苦面部表情的最重要的部分,这也就解释了为什么他们更容易共情。总的来说,这些实验数据表明,这个世界上有一种关爱衡量轴,一个极端的人精神高度错乱,另一个极端的人则非常具有同情心,总是被极度利他的精神驱使着。




极端主义者除了有着高度的同情心,他们的恻隐之心还超越了熟人圈子甚至是任何他认识的人。他们不以自己为中心来思考问题,不觉得自己比其他人更重要,所有人在他们的眼中都是平等的,都值得怜悯和关心,就像阿比尔盖问一名利他主义者为什么要捐赠肾脏时那人的回答一样:“因为这对他们更重要”。阿比尔盖认为对这些缺乏自我中心意识行为的最好的解释是谦虚,正如奥古斯丁所说的:“谦虚让人如同天使”,这一点也是真正地将非凡的利他主义者与大众区分开来的地方。

生活水平和富裕水平的提升促使人们关注的焦点向外部转移,针对陌生人的无私之心在增加,从自愿帮助到慷慨捐助,甚至到肾脏捐赠,无私与怜悯之心已在世界各地扩张。心理学家史蒂芬·平克以及许多研究者都表明,世界范围内的人都越来越不能接受其他人在忍受痛苦,并且这一圈子在不断扩大。一百年前人们认为把对陌生人的无偿献血和骨髓捐赠视作是一件平常事是不可能的,但未来的一百年以后,人们是否会将捐赠肾脏视作是一件再正常不过的事呢,就像今天的无偿献血与捐赠骨髓一样。也许!




我相信,摆脱以自我为中心的思考方式、扩充自己的怜悯之心、关心更多的陌生人,这对大部分人来说都是触手可及的。那么就让我们一起行动起来,为利他主义发声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