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心理百科   >   正文
心理百科

读点文献 | 如何轻松激发学习的动力?

发布日期:2024-06-11    作者:郝 玲/文 王嘉麟/图    编辑:学生    浏览次数:


你是否抱怨过被学习和工作塞满的生活很是无聊,总想要给自己放放假,做一些自己感兴趣的事情来解压?如果此时有人和你说,你每天只需要做自己喜欢的事情,对方就会给你相应的报酬,你会不会觉得是天上掉馅饼了?每天躺在床上打一天的游戏,而且还能获得收入,这也太美滋滋了,想想就激动。


但是,今天要介绍的这篇论文里的一个实验却得出了反常识的结果:通过物质(如金钱)奖励一个人,让其做自己喜欢做的事情,反而会让人丧失做曾喜欢做的事情的动力



听起来是不是很不可思议。似乎人人都趋之若鹜的物质奖励,竟然可能会毁掉一个人的内驱力?在解释其中的原因之前,先让我们看看这篇论文做了一个什么样的实验。


在这项研究中,研究者召集了一群喜欢画画的孩子,将他们随机分为四组:


金钱奖励组-画画之后奖励 20 美分

荣誉奖励组-画画之后奖励一个“优秀画手”的奖章

言语肯定组-在绘画过程中鼓励孩子“这张画真的很好”“你很擅长这个”

对照组-自由地画画


在后续几周,研究者暗中观察孩子们自发画画的概率。神奇的事情发生了:接受过金钱奖励的孩子,画画的动力明显下降;而接受过言语肯定的孩子,画画频率显著高于其他组(包括全靠自觉的对照组)




这种现象被称为“过度合理化效应”(overjustification effect),指个体因做某事获得外在奖励的同时,执行该行为的内在动力却减少了。


这就要提到本文的另外两个重要概念:外部动机内部动机。论文认为:通过给予外在奖励鼓励某种行为的方式,激发的是行为的外部动机(extrinsic motivation);而因享受活动的乐趣,自发地去做一件事,才是内部动机(intrinsic motivation),即内驱力。


而通过上面说过的过度合理化效应,随着物质奖励的增加,会将这个人在某件事情上的表现归因从内在动机转移到外在动机。这种转变的结果可想而知:当做一件事的内驱力消失,即便外在动机怎样努力牵引着你向前走,人们也很难真正感受到快乐,伴随着快乐的消逝,我们的对这件事情的喜爱和感兴趣程度也就自然而然下降了。


金钱、玩具、旅游……都是生活中可以立马见效的物质激励手段,但这些物质激励也可能对我们的行动力起反作用。实际上,在进行某项活动时,物质奖励的存在可能会导致人们将奖励视为报酬,从而使活动受到物质奖励的控制,或者给活动平添被强制的感觉


相比之下,像试验里的语言奖励就更具有策略性,因为语言强化通常不被视为对个人行为的控制。在语言奖励的情况下,正在做某项活动的人会认为这件事是在活动本身的驱动力下进行的,也就是说,人们会自然而然地认为,因为我喜欢这件事,所以如果我做了这件事,就一定是一种积极的体验。


此外,积极的语言强化会给活动带来更多积极的联想,因此,人们会更多地认为这项任务是令人愉快的,所以随后的内在动机也会增加,从而让人们更加喜欢这项活动,不会磨灭对此事的信念。



还记得之前提到的论文里实验中的前两组吗——金钱奖励组和荣誉奖励组。在实验中还发现,在获得金钱奖励后,内在动机的下降程度比获得荣誉奖励之后的下降程度更大,这可能是因为金钱是对行为的直接和明确的要求,而荣誉奖励则具有更圆滑的性质。


从理论上讲,也许外在的奖励越大,它对内在动机的影响就越有害,但对于这个推测论文没有给出具体的证明。尽管如此,论文保守的结论是,金钱和荣誉性奖励都会降低内在动机,而积极的言语强化则会增加内在动机


日常生活中,过度合理化效应也无处不在。譬如,学习的乐趣在无止境的排名升学中被淹没;兴趣活动在兴趣班的考级考证中被磨灭;尝试创新的勇气在一次次的规范标准和考核指标中被放弃……


虽然适度的物质奖励有利于激励人们完成某事,但一味地追求物质奖励,很可能会毁掉一个人的内驱力。俗语有言“有钱能使鬼推磨”,但现在看来,金钱在强大的精神面前也无能为力了。



参考文献:

1. Anderson, R., Manoogian, S. T., & Reznick, J. S. (1976). The undermining and enhancing of intrinsic motivation in preschool children. Journal of personality and social psychology, 34(5), 915.

2.如何毁掉一个人的内驱力,简单心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