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清醒点!别做恋爱脑!”
不知从什么时候起,网络上开始掀起一场“反恋爱脑”的潮流,猛烈抨击“恋爱脑”是一种不可取的行为,认为其最后只会被蒙骗被伤害,呼吁大家保持理性清醒,别做“恋爱脑”!
网络流行语中的“恋爱脑”是带有贬义的,他们将其定义为一种爱情至上的思维模式,拥有“恋爱脑”的人会把全部精力、时间和心思放在爱情和恋人身上。但在这个TED演讲中,“恋爱脑”并不是特指这种极端的现象,而是一般的恋爱现象,也代指爱情,不带褒贬之义。
探讨“恋爱脑”的哲学依据也就是探究爱情的意义,爱情是为了使人们从孤寂和痛苦中解脱还是一种繁衍后代的手段?哲学家给出不同的观点来解释爱情。柏拉图认为,爱是生命再一次完整,爱是渴望找到一个能让我们再次感到完整的灵魂伴侣。这一说法来源于一个传说,人本来是2个头4只手4只脚的东西,上帝不知道为什么把它们一分为二,丢在世界各地,因此我们终其一生都在寻找自己的另一半。
而叔本华认为爱是基于性欲的,人的本性诱使我们繁衍后代。我们所寻找的爱的融合结生出我们的儿女,子女是父母爱情的结晶?这一说法侧重于生命的延续,但也有其缺陷所在,对多元性取向的解释不足。
伯特兰·罗素认为爱是孤单中的解脱。我们对冰冷又残酷的世界的恐惧,促使我们修炼出坚强的外壳,爱的愉悦、亲密和温暖帮助我们克服对这世界的恐惧。爱让我们整个人感到富足,所以它成了生命中最棒的东西。相反,悉达多·乔达摩却认为爱是种容易被误解的苦难。充满激情的渴望反而会成为一种负担,尽管是浪漫的爱情,也会成为强大的痛苦源头。
波伏娃认为爱是探索彼此的欲望,并且让人们的生活更有意义。我们往往把爱情这种彼此依靠当作自身存在的理由,这便容易引起厌倦和控制欲,应该相爱得更加真实。她提倡将爱情看做更高一层的友情,爱人间支持彼此同时发掘自身的潜力,从而找到更棒的自己。
视频最后总结道,尽管我们不知道我们为什么相爱,但我们可以确定的是这将是一场起伏颇多的旅程。爱情同样具有两面性,它会变得可怕、或让人兴奋,会让我们痛苦,也会让我们情绪高涨,我们也许会在其中失去自我,也许会找到更好的自己。
基于以上讨论,可见爱情的内涵是“仁者见仁,智者见智”的,没有一个统一的定义或解释。每个哲学家讲到的关于爱情的含义都有一定的依据,但又无法完全概括世间所有的爱情。
因此,每个人对爱的理解也有不同。有些在别人看来“恋爱脑”的行为或许在双方眼里是值得珍视的浪漫,而某些“智性恋”也只是对智商至上的盲目推崇,并非理性清醒。虽说在不要在爱情中迷失理智,但爱情不就是坠入爱河吗?从科学的角度来看,恋爱中的“失智”的确有一定依据。有研究发现,神经生物学机制会引起恋爱中的人产生短暂的遗忘。而在恋爱中,人体会大量分泌多巴胺,一些记忆就被短暂抑制,使得我们对一些常识的判断变得模糊。那么是否可以将偶尔的“失智”解释为“爱的证明”?
爱情没有什么标准,你们彼此相处最好的方式,就是爱的哲学。爱的注脚,全看你如何诠释,只要不丢失了自我就好。
参考文献:
为什么有人会“恋爱脑”?[J].财富生活,2022,No.114(15):13.